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新百),这家拥有73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近期因涉及多年的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上海证券交易所近日公布的纪律处分决定书揭示了该公司三任董事长因未能及时披露担保及关联交易等问题而集体受罚的情况。
据披露,南京新百的两家核心子公司存在多项违规操作。其中,南京新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2018年至2021年间,每年的对外担保金额均超过10亿元,四年累计高达69.57亿元;泰州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发生了5.31亿元和5.47亿元的对外担保,均未及时披露。两家子公司未披露的对外担保金额总计超过80亿元,这些重大信息既未经过规定的决策程序,也未在定期报告中公开。
南京新百还隐瞒了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资金占用事项。2017年7月至8月,南京新百子公司以“往来款”名义向控股股东三胞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划转了4.92亿元资金,虽然这笔资金在当期被收回,但实质上已经构成了资金占用,而南京新百却未对此进行披露。
更甚者,南京新百的控股股东三胞集团在关联人名单的报送上也存在违规行为。2017年至2018年间,南京新百的子公司与多家公司发生了大额交易,但三胞集团未能及时报送关联人名单,导致南京新百未能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和披露义务,这些关联交易及后续进展也未在2017年和2018年的年报中披露,甚至在后续的相关回复公告中,信息披露也存在不准确的情况。
针对这些违规行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南京新百、控股股东三胞集团以及实际控制人袁亚非、时任董事长翟凌云、财务总监潘利建和唐志清、副总裁钱静等进行了公开谴责,对时任董事长杨怀珍进行了通报批评。值得注意的是,实际控制人袁亚非早在2024年4月就因涉及另一起信息披露违规案被证监会处以罚款并实施十年市场禁入。
南京新百始建于1952年,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南京商贸业的标志性企业。自2011年控股股东变更为三胞集团后,公司业务逐渐从传统百货向现代商业、健康养老与生物医疗领域转型。然而,近年来公司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净利润已经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的归属净利润较2022年减少了约七成。2025年一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归属净利润均出现同比下滑。
除了净利润下滑,南京新百的运营效率也呈现出下滑趋势。2021年至2024年,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63.80天增加到71.75天,存货则从2022年末的2.88亿元猛增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8.27亿元,增幅超过287%。这些财务数据的恶化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经营压力。
今年7月4日,南京新百发布公告称,已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2024年年报的问询函,被要求就净利润与营收变动不匹配、商誉减值、子公司资金管控等多项问题进行说明。这一系列事件无疑对南京新百的企业形象和市场信心造成了重大打击,也再次提醒了市场参与者关于企业合规管理和信息披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