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一(8月25日)的A股市场交易中,AI芯片领域的佼佼者寒武纪(股票代码:688256)再度成为焦点,其股价于盘中触及历史新高度,达到1391元,并最终以1384.93元收盘,单日涨幅高达11.40%。这一表现使得寒武纪的总市值逼近5800亿元大关,同时成交量激增至249.9亿元。
以当日收盘价计算,寒武纪在A股市场的股价排名跃升至第二位,与领头羊贵州茅台(当前股价1490.33元)之间的差距已缩小至百余元。鉴于科创板相较于主板拥有更为宽松的涨幅限制,加之近期科技股板块整体表现强劲,市场不禁猜测,寒武纪股价反超贵州茅台的场景,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现实。
寒武纪周一的强劲走势,除了受益于市场整体氛围的提振外,还离不开周末期间高盛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的助力。高盛在这份报告中,将寒武纪的12个月目标价从原先的1223元大幅上调50%,至全新的1835元,并维持其“买入”评级不变。高盛指出,在中国云服务商资本支出的增加、供应链多元化趋势的推动,以及寒武纪自身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该公司的长期增长前景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在报告中并未采用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方法,而是选择了贴现企业价值/EBITDA(EV/EBITDA)模型进行估值,并将估值基准年设定在了2030年。高盛预测,到2030年,寒武纪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EBITDA margin)有望达到22%,这一水平与英伟达、AMD等全球同行业公司的盈利水平将更具可比性。基于这一预测,高盛为寒武纪设定了1835元的新目标价,这隐含了2030年预测市盈率为44倍,或2030年预测企业价值/销售额为9倍。
高盛还分析了在不同市场情景下寒武纪的目标价表现。在最乐观的“牛市情景”下,若寒武纪芯片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约90%,其目标价可攀升至高达3934元。而在相对悲观的“熊市情景”下,若出货量增速放缓,目标价则可能回调至1211元。
自7月10日至8月25日,短短33个交易日内,寒武纪的股价累计涨幅高达158.87%,这一表现使其成为科技股新一轮价值重估的典型代表。
在这场股价飙升的盛宴中,多位投资者和机构受益匪浅。其中,“章盟主”章建平便是备受瞩目的受益者之一。数据显示,章建平去年年末新进成为寒武纪前十大股东,持股数为533.88万股,并在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加仓至超过608.62万股。以周一的收盘价计算,章建平在寒武纪的大涨中再度斩获超8.6亿元的浮盈,加上此前一日的浮盈,其总收益颇为可观。
除了个人投资者外,机构尤其是基金也成为这波行情的主要受益者。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共有405家机构持有寒武纪股份,合计持股6301万股,占总股本比例的15.09%。其中,公募基金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共有404家公募基金持有寒武纪股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报尚未披露完毕,上述数据仍在持续更新中,实际机构持股比例或远超当前水平。
在众多机构投资者中,科创50ETF成为寒武纪的最大“金主”。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和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分别持有寒武纪1138万股和864.3万股,持股比例均超过2%。多家基金公司发行的半导体ETF、人工智能ETF等也是寒武纪的重要投资者。以这两只科创50ETF为例,它们在寒武纪的大涨中合计浮盈增加超过28亿元。
然而,在股价飙升的同时,寒武纪也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8月15日,公司指出近期网络上流传的关于预定大量载板订单、收入预测、新产品情况、送样及潜在客户、供应链等相关信息均为不实信息,提醒投资者理性决策,注意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