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的激烈较量中,鲍佳与金利伟之间的股权纷争再次升级,将可靠股份的公司治理问题推向风口浪尖。自2024年二人离婚后,鲍佳作为持有公司29.13%股份的前妻股东,频繁在董事会上投出反对票,但此次她的行动更为激进,直指公司存在的多重治理隐患。
新任董秘王向亭成为了鲍佳攻击的首要目标。她列举了王向亭的“三宗罪”:不熟悉A股规则导致董事会文件频繁出错、拒绝协助股东事务处理、以及阻碍董事正常履职。鲍佳甚至直言,王向亭更适合担任董事长秘书,而非董秘,暗指其不过是金利伟的傀儡。
关联交易违规成为此次纷争的另一焦点。鲍佳揭露,2025年一季度,可靠股份与关联方的交易额超过2100万元,占净资产的0.87%,却未按规定进行审议和披露。监管机构的迅速介入调查,让公司的治理问题进一步暴露。尽管公司解释称是由于“误判额度有效期”,但鲍佳对此表示不屑,质疑王向亭的专业能力。
高管层的频繁变动也是可靠股份的一大顽疾。自2021年上市以来,董秘一职已多次更迭,最短任期仅半年。金利伟不得不亲自代行董秘职责,这一现象被鲍佳直指为董事长个人需求与合规要求之间的巨大矛盾。内斗与战略摇摆的双重困扰,让公司的治理状况雪上加霜。
股权结构的均势更是加剧了这场纷争。金利伟持股30.13%,鲍佳持股29.13%,仅1%的差距让公司成为了权力角斗的战场。鲍佳以董事身份持续发难,对多项议案投出反对票,而金利伟则利用董事会多数票强行推进议案。这种决策瘫痪的状态,让公司的未来发展蒙上了阴影。
监管机构的介入,为这场纷争带来了新的变数。关联交易违规的调查正在进行中,若查实,公司可能面临处罚,王向亭作为责任人也将难逃其责。小股东们开始警觉,意识到关联交易违规往往是公司治理崩坏的先兆,历史上康美药业、康得新的教训仍历历在目。
对于散户投资者而言,这场纷争也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应关注公司的股权结构、高管变动以及监管记录。股权结构过于均衡的公司,往往决策效率低下,易产生内耗;高管频繁变动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存疑;而监管记录不良的公司,更是应避而远之。
尽管可靠股份的股价在年内上涨了48.56%,市值达到43.93亿,但资本市场的用钱投票并不能掩盖公司治理的重大缺陷。鲍佳在投票现场的直言不讳,如同一根刺扎在公司的心头。监管调查结果尚未出炉,董事会已分裂成明显对立的两派,这场内斗不仅关乎个人恩怨,更是股权均势公司治理死结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