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A股退市潮涌:23家公司年内“离场”,市场净化加速

时间:2025-08-26 09:41:09来源:上海证券报编辑:快讯团队

A股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退市变革。据统计,截至当前,年内已有23家上市公司黯然离场,仅在7月份,就有9家公司退市,这一数字凸显了退市步伐的加速。

与以往相比,今年的退市格局呈现出显著变化。面值退市案例有所减少,而因重大违法行为导致的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案例则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对重大违法行为的处理效率大幅提升,部分退市公司甚至面临刑事追责,彰显了“零容忍”的监管态度。

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副教授牛建波指出,近年来,A股退市机制已从“政策威慑”转变为“常态化执行”,市场生态的“新陈代谢”机制日益完善。这不仅体现在退市数量的增加,更在于退市节奏的加快和退市类型的多样化。

以*ST紫天为例,该公司因财务造假、未按期披露年报等问题被福建证监局处罚,罚款总额高达3460万元。尽管其直接退市原因为规范类强制退市,但财务造假行为已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据统计,年内已有9家公司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行政处罚,最终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监管部门的“快、准、狠”执行方式成为此次退市变革的一大亮点。从立案调查到处罚落地,再到交易所启动退市程序,整个周期被显著压缩,不给市场留下炒作空间。同时,监管部门精准打击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市场信用破坏行为,并通过高额罚款和刑事追责等手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立体化追责。

退市锦港的案例尤为典型。该公司因多份财报存在虚假记载被施以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处理,从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到正式摘牌,全程仅用时约2个月。这一速度不仅体现了监管部门的效率,更彰显了退市机制的净化作用。

除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外,主动退市也成为今年A股市场的一大亮点。年内已有5家公司选择主动退市,其中玉龙股份、中航产融等公司已成功摘牌。主动退市动因多样,包括产业整合与战略协同的吸收合并、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或为寻求更灵活发展空间等。

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主动退市方案普遍设置了现金选择权,且行权价格通常高于公司停牌前的收盘价。然而,投资者仍需警惕主动退市背后的潜在风险。一方面,现金选择权的定价可能远低于投资者的买入成本或每股净资产;另一方面,若选择继续持股,股票将被转入流动性较差的场外市场,面临估值和股价进一步下跌的风险。

上海定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盛一舟提醒,若投资者认为公司主动退市过程中存在虚假陈述或利益损害,可通过多种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这包括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提起股东代位诉讼等。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