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AI公司造富神话下的收入数据迷雾:投资人如何透视真相?

时间:2025-08-28 18:40:19来源:蓝鲸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在AI领域的聚光灯下,一家名为“花团锦簇”的公司凭借其惊人的收入增长数据抢占了各大新闻的头条位置。诸如“8个月内ARR(年度经常性收入)突破1亿美元”和“史上ARR增长最快的初创企业”等标题,让这家企业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对于那些深谙AI投资之道的投资者而言,如何从这些炫目的数据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期,AI智能体领域的明星企业Manus首次披露了其商业化进展。在新加坡的一场活动中,Manus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季逸超透露,自今年3月上线以来,公司的RRR(收入运行率)已达到9000万美元,并预计很快将突破1亿美元大关。随后,Manus的创始人兼CEO肖弘在社交媒体上进一步解释,RRR是一个更为合理且常见的指标,因为它能更全面地反映公司的收入状况。

肖弘指出,Manus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来自重度用户的额外一次性积分购买,这部分收入并非经常性收入,因此用ARR来衡量并不准确。他举例说,像亚马逊AWS、Databricks和Salesforce等采用按使用量计费的公司,在财报中也通常选择披露RRR而非ARR。从定义上看,ARR主要关注企业每年能够稳定、重复获得的收入,而RRR则基于当前某个月或季度的收入表现来推算全年收入,可能包含一次性或偶发收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对于像Manus这样的初创企业而言,RRR更能反映其短期的业务表现和市场接受度。然而,他也指出,与亚马逊AWS等成熟企业相比,Manus在业务稳定性和数据支撑方面仍有差距。因此,虽然RRR能提供更全面的收入视图,但也存在高估公司实际收入能力的风险。

在AI行业,ARR作为收入指标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AI公司成为了ARR“增长神话”的主角。例如,大模型领域的领军者OpenAI就曾透露,其ARR已从去年的55亿美元跃升至100亿美元。而另一家AI公司Anthropic的ARR也被曝达到40亿美元,较年初增长了近四倍。在应用层,一些新兴玩家也不甘落后,如由前百度集团副总裁、小度科技CEO景鲲等人创办的Genspark,其AI智能体产品上线仅45天就实现了3600万美元的ARR。

然而,与传统SaaS公司相对稳定、用户留存率高的业务模式不同,当前的AI行业正处于快速迭代之中,用户波动性较大。这使得ARR的预测价值在AI领域受到了一定挑战。一位AI Infra企业的创始人举例说,像微软这样的传统SaaS公司,其大型客户一旦使用其提供的服务,就很少会轻易更换。但在AI领域,产品的切换代价可能非常低,用户可以随时从一种产品切换到另一种产品。

尽管如此,对于正处于上升势头的AI公司而言,ARR仍然能够反映出其营收增长预期。但前提是,ARR必须经过严谨且准确的计算。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估值,可能会采用误导性的计算方法或刻意抬高ARR数字。例如,通过将未实现的预收款计入当月收入、同行互刷制造假热度、低价引流后大幅涨价等手段来虚增ARR。

除了ARR之外,投资者在评估AI公司时还会参考其他指标,如用户留存率、客户获取成本、毛利率和产品迭代速度等。一位投资人强调,对于AI应用而言,日活和月活用户数等数据可能并不准确反映公司的真实状况,核心还是要看用户的留存情况。他建议投资者关注长时间段的数据,如次周和十周的留存率,因为这些数据更能反映用户的真实行为和忠诚度。

另一位投资人则表示,尽管ARR对投资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AI领域,这个价值已经有所降低。由于AI公司的收入模式多样且不稳定,ARR容易被操纵。因此,投资者在评估AI公司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更全面地评估公司的价值。

在AI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如何准确衡量公司的价值和潜力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尽管ARR等传统指标在AI领域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投资者也需要更加谨慎地分析和评估这些数据背后的真实含义。

同时,对于AI公司而言,如何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提供准确、透明的财务数据,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也是他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