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揭晓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以及“2025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浙江省企业表现抢眼,分别以107家、109家和20家的上榜数量稳居全国榜首,其中“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上榜数量更是连续27年蝉联全国第一。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强大实力,也反映了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的稳健与进取。
与去年相比,浙江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的上榜总数均有所增加,而“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则保持持平。这些上榜企业不仅数量稳定,经济指标和区域行业分布也呈现出温和增长的趋势,体现了浙江民企深厚的底蕴和稳健的发展态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指出,这些“常青树”企业在稳经济大盘的关键时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海亮集团董事长王黎红在榜单揭晓时表示,海亮集团连续22年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今年排名更上升两位至第23位,这是荣誉更是责任。海亮集团近年来在创新和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突破了溅射靶材用高纯无氧铜材制备核心技术,还在摩洛哥投资建设了新材料科技工业园。未来,集团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全球产能布局,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
在榜单上,像海亮集团这样历久弥新的“常青树”企业不在少数,如连续27年上榜的中南集团、连续22年的西子联合、连续16年的富邦集团等。随着不少企业进入代际传承的周期,二代平稳接棒也成为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宋凌杰在接棒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使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如今,富邦控股旗下的双鹿电池已成为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稳居中国碱性电池生产规模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上榜企业大多根植于制造业,榜单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在107家上榜的浙江“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制造业企业占比高达66.36%。浙江民营制造业企业已不再是传统工厂的概念,而是成为了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不久前公布的2025年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中,浙江有3位来自民营制造业企业的董事长,这充分彰显了浙江民企顶尖的技术实力。
作为电力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正泰集团以1780亿元的营收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0位,较去年上升14位。正泰集团近年来持续发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在构建绿色能源、智能电气产业生态群的同时,积极加码布局石墨烯新材料、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集团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浙江上榜的这些500强企业多为行业“链主”与地方标杆,其领军势头对提振行业信心、引领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吉利、正泰、青山控股、天能等不少头部浙企的排名显著提升,其中吉利控股从第10位跃升至第8位。吉利近年来的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在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领域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杭州、宁波、绍兴的上榜企业数量位居城市前三,萧山区则以12家上榜企业领跑全省区县。这体现了浙江民企“总部效应”的增强。以萧山为例,这里集聚了荣盛、传化、恒逸、万向等20余家500强总部,其生产网络与经营平台广泛辐射全球,进一步强化了浙江民营经济高地的地位。
浙江民营经济的潜力不仅体现在上榜企业的数量和实力上,更源于其金字塔式的企业生态。庞大的中小微企业构成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底盘”,而上规模民营企业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则分别形成了“腰部”和“塔尖”。今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总榜中,零跑、青云、敖晖、力勤等新晋上榜企业各展所长,展现了浙江民营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以零跑为例,这家擅长“全域自研”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近年来业绩不断攀升,上半年累计交付超22万台,并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面对未来,零跑创始人朱江明表示将聚焦产能能力、技术能力建设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布局,以推动全年销量目标的实现。
青云控股则从传统纺织起步,逐步拓展至特种化纤、化工新材料、金属板材等多元领域,已成为国内氨纶材料主要产销企业之一。面对这一成绩,青云负责人表示未来仍有进步空间,并计划打造“智造+商贸+金融”一体化综合型总部,迈出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步伐。
力勤资源作为国内有色金属领域的新秀和镍全产业链服务商,践行“地瓜经济”理念,在印尼OBI产业园累计投资数十亿美元,未来还将继续以“国际化、专业化、资源多元化”为方向在产业链上下游持续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