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发集团公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揭示了新任掌门人王文怀面临的诸多挑战。数据显示,尽管合同销售金额实现了29.19%的同比增长,达到134.07亿元,权益销售金额也增长了56.27%,达到89.60亿元,但营收方面却并未能跟随销售的增长而攀升。
联发集团上半年总收入为102.0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6.4%。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为84.97亿元,同比下滑32.3%,收入占比也从去年的90.57%降至83.23%。利润方面,联发集团依旧未能摆脱下滑的趋势,净亏损达到7.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3.3%,归母净亏损为6.54亿元,同比增加88.8%。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毛利率也下降至4.97%,同比减少2.67个百分点。
联发集团在建发系的地产业务版图中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据建发股份年报显示,2023年至2024年,联发集团对存货资产分别计提了14.8亿元和20.92亿元的减值,这两年为母公司贡献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58亿元和-17.72亿元。进入2025年上半年,联发集团的亏损态势并未得到扭转,继续计提2.32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导致房地产业务当期归母净亏损达到5.34亿元。
面对这样的业绩压力,建发系加速了内部变革的步伐。今年2月初,联发集团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不仅合并了产品研发部与设计管理部,将投资发展部并入财务部,还将营销管理部变更为营销策划管理部。在城市公司层面,撤销了13个城市公司,重组为10个事业部。与此同时,联发集团的核心管理层也进行了新的调整,王文怀接替赵胜华成为董事长,赵胜华则担任总经理,原总经理庄学谦升任副董事长。
王文怀的背景主要在投资领域,他曾在建发集团担任过多个投资相关职务,包括投资部副经理、投资二部总经理、投资总监等。2015年,他进入建发集团管理层,出任副总经理,并兼任厦门建发新兴产业股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建发集团看重的是他在君龙人寿期间通过改革带领公司实现扭亏为盈的能力。
王文怀上任后,联发集团的拿地节奏明显加快。截至2025年8月,联发集团的拿地金额已达到117.57亿元,新增货值221亿元,而去年全年拿地金额为123.4亿元,新增货值超过200亿元。财报显示,2025年6月末联发集团的预付款项余额为24.99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211.89%,主要是由于第二季度预付土地款增加。
在布局方面,联发集团除了继续深耕大本营厦门外,还进一步向上海等核心热门城市倾斜。截至2025年中期末,联发集团在一、二线城市的权益口径土地储备(未售口径)货值占比超过79%,较上年末提高13.61个百分点。尽管联发集团从去年开始便已开始向一二线高能级城市倾斜,但在面对上海这类地价较高的城市时,通常会选择与其他房企合作开发。然而,今年联发集团更倾向于独立操盘,6月19日,在上海曹路摘得的地块便是首次选择独立开发。
不过,高净值地块市场的盈利难度不小。以上海为例,今年上半年地块成交平均溢价率高达20.57%,而新房售价同比仅上涨2.35%。这意味着联发集团在上海拿下的地块,即便顺利开发销售,也可能面临“拿地成本高、销售利润薄”的困境。金海汀云台项目之所以卖得好,除了硬件优势外,售价上也相对较低,具有市场竞争力。
独立操盘高净值地块,充足的资金是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然而,联发集团在这方面也面临一定压力。据建发股份半年报显示,联发集团目前共有121个项目,尽管一二线货值占比达79%,但此前项目获取时多集中在郊区,同时在柳州、桂林等三四线城市仍拥有超40个项目。从经营活动现金流来看,联发集团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已呈现明显下滑趋势,2025年上半年这一指标依旧为负,达-3.17亿元,意味着联发集团自身“造血”能力在减弱。
为了有足够的“拍地”底气,联发集团在大股东的支持下,通过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积极筹备现金流。上半年,联发集团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55.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1.72%。尽管目前联发集团的债务仍处于安全线内,但如何在资金压力下保持稳健发展,仍是王文怀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