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ETF规模突破5万亿:从稳定市场到重塑生态的“多面手”崛起​

时间:2025-09-09 09:22:49来源:上海证券报编辑:快讯团队

近年来,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在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崛起,从稳定市场的“压舱石”到居民财富管理的“工具箱”,再到影响股价走势的“话语权者”,其角色日益多元。截至9月5日,ETF总规模突破5.1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仅用两年时间便实现了从2万亿元到5万亿元的跨越,远超此前16年突破1万亿元的周期。

机构投资者是ETF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从持有人结构看,股票ETF、债券ETF和货币ETF中,机构持有比例均超过50%。以股票型ETF为例,截至今年6月底,个人投资者持有金额从去年底的1.03万亿元增至1.06万亿元,而机构投资者持有金额则从1.61万亿元增至1.94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至2019年,机构持有比例长期维持在60%以上,2020年后虽有所下降,但2024年已回升至60%以上。

中央汇金作为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载体,在市场波动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过去一年多,其三次大规模增持ETF,尤其是在今年4月市场震荡期间,首次明确类“平准基金”定位,通过果断买入提振信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央汇金ETF持仓金额突破1万亿元,今年6月底进一步增至1.28万亿元。从持仓结构看,其增持范围从宽基ETF向行业ETF扩散,例如上半年大幅增持12只宽基ETF,合计658.86亿份,其中沪深300 ETF、上证50 ETF等核心品种获重点配置。

机构投资者的偏好也在发生变化。除宽基ETF外,周期、大金融、消费、科技等细分行业主题ETF的机构持有比例显著上升。以科技主题ETF为例,截至6月底,机构持有规模从去年底的360亿元增至621亿元,成为资金布局的新方向。国信证券测算显示,上证50 ETF、沪深300 ETF等宽基产品的机构持有比例均较去年底提升,而行业ETF的活跃度明显提高。

个人投资者对ETF的热情同样高涨。9月以来,12只新发ETF上市交易,另有2只披露上市公告。以易方达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为例,截至9月4日,其前十名持有人均为个人投资者;大成创业板50 ETF的前十名持有人中,个人投资者占比达90%。资金流向方面,8月以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达689.36亿元,其中证券、化工、通信等细分行业主题ETF获重点加仓,例如国泰证券ETF净申购126.55亿元,鹏华化工ETF达117.41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个人投资者青睐ETF主要源于四大因素:一是产品丰富度高、弹性大;二是购买渠道便捷,可通过银行App、支付宝等平台直接投资联接基金;三是费率低,短期赎回成本更灵活;四是决策简单,ETF锚定一篮子股票,减少了个股选择压力。开源证券分析师韦冀星指出,近期ETF资金流向显示,个人投资者正通过行业主题型产品加速入市。

随着规模扩大,ETF对A股投资生态的影响日益显著。不少明星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ETF扎堆现身。例如,截至6月底,寒武纪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4只ETF,持仓市值合计超170亿元;中际旭创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则有3只指数基金。从规模看,华泰柏瑞沪深300 ETF以4143.87亿元位居A股市场首位,易方达沪深300 ETF、华夏上证50 ETF等规模均超千亿元。

指数基金的调仓行为也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以科创板50指数为例,其样本调整规则规定,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10%,前五大样本合计不超过40%。截至9月5日,寒武纪权重达13.98%,中芯国际为10.69%,指数调整期可能引发被动资金进出,导致短期股价波动。瑞银证券研究团队认为,ETF规模扩张将增强市场流动性,但成分股纳入与剔除的效应也可能加剧。

业内普遍认为,ETF的持续发展将重塑A股投资逻辑。韦冀星表示,ETF资金流向强化了市场龙头风格,权重股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由于ETF天然偏向龙头股,资金可能向中大盘成长股集中,未来行业选择或将优于个股选择。这一趋势下,市场风格可能向“龙头化”演变,成长风格的贝塔效应从微盘、小盘扩散至中大盘领域。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