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夫妻在合租房内生娃后遭驱赶”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事件中,一对年轻夫妻在明知租房合同限制的情况下,仍选择在合租房内生育,最终因影响其他租客正常生活被平台要求限期搬离。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合租居住的矛盾,更引发了关于生育责任与公共规则的讨论。
据平台工作人员透露,该夫妻签订的租房合同中明确规定:单间居住人数不得超过2人,租客年龄需在18至40岁之间,且禁止未成年人长期居住。然而,夫妻在生育后不仅让新生儿入住,还频繁安排老人前来照料,导致公共区域被长期占用,婴儿哭闹引发的噪音问题更引发其他租客多次投诉。平台在多次协商无果后,最终发出3日内搬离的强制通知。
面对驱赶,夫妻二人坚称自己并未违约。丈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生育是合法权利,不能因为生孩子就被赶走。”但这一说法立即遭到质疑。有法律人士指出,虽然生育权受法律保护,但合同条款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二者并不冲突。夫妻在明知规则的情况下仍选择生育,实则将个人权利凌驾于公共规则之上。
事件发酵后,网友观点呈现两极分化。部分人认为平台“不近人情”,但更多声音指向夫妻缺乏责任意识。有网友直言:“从怀孕到生产有10个月时间,完全足够重新租房,为什么非要挤在合租房里?”还有人指出,让老人频繁进出照料却不愿承担更高租房成本,本质上是将生活压力转嫁给他人。
平台方进一步解释,驱赶决定并非针对生育行为,而是源于持续的居住违规。工作人员透露,自孩子出生后,该户频繁出现老人霸占厨房、婴儿车堵塞走廊等情况,甚至有租客因噪音问题夜间无法入睡。在收到超过5起投诉后,平台才启动强制程序。
社会学家指出,这一事件折射出低收入群体生育决策的困境。在住房、教育等成本高企的背景下,部分人选择“先育后筹”,却忽视了孩子成长所需的基本环境。某公益组织负责人表示:“生育不仅是个人选择,更需要考虑能否为孩子提供稳定的生活条件。在合租屋养育婴儿,既对其他租客不公平,也让孩子承受不必要的风险。”
目前,该夫妻尚未搬离,但事件已对其后续租房造成严重影响。多家中介机构表示,在了解事件经过后,均不愿为其提供房源。法律专家提醒,租客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评估自身情况,若计划生育,需提前与房东或平台沟通,避免因规则冲突引发纠纷。
这起风波再次引发公众对“生育责任”的讨论。有评论认为,生育权不应成为突破规则的借口,在行使个人权利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何在保障生育自由与维护公共秩序间找到平衡,或许是需要社会共同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