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原创经济学论坛上,经济学家高连奎发表了一场引发广泛关注的演讲。作为中国原创经济学论坛的创始人及北京海归协会经济学家金融家委员会主任,他提出了一项突破性理论,直指当前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并为中国经济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高连奎在演讲中明确指出,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存在显著缺陷。该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源于技术进步等真实因素导致的均衡点移动,并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自我调节。然而,高连奎认为,这一理论虽然逻辑严密,却无法解释经济危机的突发性特征,也未能充分考量就业市场等关键因素,与现实经济现象存在明显脱节。
针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不足,高连奎结合凯恩斯学派思想与中国经济实践,提出了“总供需点曲线移动理论”。他创新性地引入了“初代需求”与“换代需求”的概念,认为经济周期的本质是需求迭代过程中出现的剧烈断层。具体而言,任何产品或行业的需求都包含“初代需求”(即首次普及阶段的爆发式需求)和“换代需求”(即存量更新阶段的平稳需求)。当行业从初代需求转向换代需求时,需求总量可能瞬间暴跌,若该行业是经济主流产业,则会引发系统性经济波动。
高连奎进一步解释,与西方理论中“均衡点移动”的温和波动不同,他提出的“总供需点曲线”包含一段“剧烈下降的竖线”。当需求迭代引发总量暴跌时,总供需点会瞬间下移,形成经济危机;若下移幅度较小,则表现为经济萧条。这一理论成功填补了西方理论对“危机突发性”解释的空白,为理解经济危机的爆发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
高连奎还批判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对价格机制调节作用的过度依赖。他认为,价格机制虽能调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却无法有效调节就业市场。由于劳动生产率具有“单向上升”的特性,一旦提升便无法下降,当总需求下降时,就业市场必然出现过剩。此时,价格机制的“市场出清”作用会进一步压缩总需求,加速危机蔓延。
高连奎强调,“总供需点曲线移动理论”不仅是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突破,更对中国经济治理具有直接指导意义。他指出,当前中国房地产、传统制造业等行业正面临需求迭代,该理论可帮助精准识别波动风险,通过“需求置换”实现经济平稳转型,避免硬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