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业务股权转让事宜已进入最终决策阶段。据可靠消息,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及红杉中国四家机构成为潜在买家,相关方预计将在10月底前完成交易谈判。此次股权调整被视为星巴克应对中国咖啡市场激烈竞争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最新披露的财务数据中,星巴克中国展现出积极信号。截至6月底的季度内,其在中国市场新增70家门店,总数达到7828家,当季营收同比增长8%至56.25亿元人民币,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增长。但管理层同时指出,同店销售额仅增长2%,交易量增长6%的同时客单价下降4%,显示市场拓展仍面临压力。
公司首席执行官倪睿安在近期访谈中强调,寻找理解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是"抓住2万至3万家门店扩张机遇"的关键。他透露目前正评估超过20家意向机构的方案,并明确表示"希望保留相当比例股权"。这与7月初传出的"星巴克可能保留30%股权"的市场猜测形成呼应,但具体比例尚未最终确定。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外资餐饮企业在华运营模式的转变具有参考价值。以麦当劳中国为例,中信资本控股后通过本土化决策机制,使门店数量在2024年增至6820家,新增917家门店中70%为全球国际特许市场新店。这种"全球视野+本土决策"的模式,被视为外资品牌适应中国市场的有效路径。
星巴克中国近期已展现更多运营自主权。在产品策略上,6月起对星冰乐、冰摇茶等核心品类进行平均5元的降价调整,带动相关产品销量显著增长。其中冰摇茶业绩翻倍,茶拿铁保持增长势头,星冰乐在社交媒体非咖啡品类搜索中位居榜首。营销层面则与小红书展开深度合作,在全国1800余家门店打造"兴趣社区空间",并成功与东方航空实现会员体系互通。
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迫使星巴克加速调整。瑞幸咖啡二季度以123.6亿元营收实现47.1%同比增长,门店总数突破2.6万家,其中自营门店16968家。库迪咖啡门店数超过1.5万家并实现盈利,幸运咖二季度新签门店增长164%,7月以来一线城市加盟咨询量激增300%。这些本土品牌的扩张速度,与星巴克单季新增70家门店形成鲜明对比。
价格策略调整已初见成效。星巴克中国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和定价体系,在保持品牌调性的同时提升市场渗透率。管理层透露,当前重点在于平衡规模扩张与利润增长,而寻找具备本土资源与运营能力的战略投资者,将成为决定其在中国市场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