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正式发布,这份榜单不仅记录了我国头部企业的成长轨迹,更折射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数据显示,今年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亿元,较上年增长8.3%,连续23年刷新历史纪录;企业总营收达110.15万亿元,净利润总额4.71万亿元,同比增长4.39%,资产规模突破460万亿元大关。
产业结构优化成为榜单最鲜明的特征。先进制造业领域表现亮眼,新能源设备制造、半导体及面板制造等产业入围企业达32家,较“十三五”末增加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中,新兴业务收入和利润占比均突破40%。与此同时,传统高耗能行业加速退出,煤炭采掘及采选业入围企业减少5家,房地产业减少3家,产业结构调整呈现“有进有退”的良性态势。
创新驱动战略的成效在数据中尤为突出。500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1.95%,创8年新高,其中9家企业研发占比超10%。华为、中兴通讯等科技巨头持续领跑,携程集团更以12.3%的研发强度位居榜首。专利成果方面,企业持有有效专利总数达224.37万件,同比增长11.2%,发明专利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103.96万件。
“大国重器”的突破性进展彰显企业硬实力。从“嫦娥”探月工程到“天和”核心舱驻空,从CR450动车组下线到“爱达·魔都号”邮轮运营,500强企业主导的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刷新纪录。这些成果背后,是年均超千亿元的研发投入和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攻坚克难,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加速转型。
所有制结构更趋均衡,国企与民企形成“双轮驱动”。今年榜单中,国有企业251家,民营企业249家,数量几乎持平。民营经济活力持续释放,在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级企业。这种多元共生的格局,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强韧性。
“500强企业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中国企业联合会专家指出,当前企业面临转方式、提质量的双重挑战,需在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安全、绿色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数据显示,头部企业正通过“加减法”优化布局:一方面加大新兴产业投入,另一方面有序退出落后产能,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型。
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中国大企业正从“大”向“强”迈进。它们不仅承载着经济稳增长的重任,更肩负着带动产业链升级、突破“卡脖子”技术的使命。这场转型攻坚战,或将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