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红企业家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公开批评知名餐饮品牌西贝,直言其“几乎全用预制菜却定价高昂”,此言论迅速引发舆论热议。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随后在行业交流群中回应,承认应对方式欠妥,并表示“顾客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企业必须虚心接受批评”。尽管态度诚恳,但这一表态背后,仍透露出企业在面对消费者质疑时的被动与尴尬。
西贝近年来多次因价格争议陷入舆论漩涡。从“单个馒头售价21元”到“儿童餐定价49元”,每一次价格调整都引发消费者不满。更引发争议的是,企业曾以“原材料成本高”为由解释定价,但网友调查发现,其面粉采购价与终端售价存在巨大差异。这种“自说自话”的回应方式,暴露出企业以自我为中心的经营思维,忽视了消费者的真实感受。
业内人士指出,西贝的问题在于成功后的“教育者”心态。企业试图定义“什么是好菜”“什么值得高价”,而非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与海底捞等以顾客体验为核心的品牌形成鲜明对比。餐饮业的本质是服务行业,核心应是“满足消费者需求”,而非让消费者适应企业的高价逻辑。
罗永浩的批评直指餐饮业痛点——预制菜与高端定价的矛盾。当消费者支付高价却获得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菜品时,价值不对等必然引发不满。更严重的是,若企业未提前告知消费者使用预制菜,则涉及诚信问题。在信息透明的今天,消费者对“明码标价”和“真实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任何隐瞒都可能损害品牌信誉。
西贝的案例为行业敲响警钟:在消费者主导的市场中,傲慢是品牌最大的敌人。许多企业做大后容易陷入“自我陶醉”,认为产品不可替代,却忽略了消费者才是最终买单者。尤其在社交媒体时代,任何负面信息都可能被迅速放大,对品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数据显示,近三年因价格争议导致客流量下降的餐饮品牌中,超七成未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与西贝形成对比的是,海底捞等品牌通过“以顾客为中心”的策略赢得市场。这些企业并非低三下四,而是将顾客体验放在首位,虚心听取反馈并快速改进。例如,海底捞曾因等位服务被吐槽“形式化”,随后推出更实用的等位小吃和游戏,迅速挽回口碑。这种谦逊的经营哲学,正是西贝所欠缺的。
当前消费市场正发生深刻变化。消费者更加理性,注重性价比,且愿意用“脚投票”表达不满。贾国龙“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的表态,说明企业已意识到问题,但这种觉醒是否太晚?西贝需要的不只是道歉,而是从定价策略、菜品质量到服务态度的全面反思。例如,可考虑公开预制菜使用比例,或推出不同价位的选择,以满足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