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服饰行业高增长时代悄然落幕,市场需求持续收缩,增长动力明显减弱。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3.1%,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0%,利润总额下滑9.4%。在整体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女装赛道因其高毛利率与品牌溢价空间,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但同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A股上市的十家女装企业集体交出营收下滑的成绩单,其中太平鸟、锦泓集团、地素时尚、戎美股份四家企业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跌。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当前女装市场正陷入“不可能三角”的困境:价格带塌陷、风格趋同与渠道悖论交织,品牌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价格带塌陷现象尤为突出。快时尚品牌将T恤价格压至39元,轻奢品牌被迫下沉,原本300-800元的“黄金价格区间”竞争白热化。设计层面,大量品牌套用“爆款公式”,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难以感知品牌差异。渠道方面,直播电商转化率低迷,货架电商流量成本飙升,投资回报率持续走低。这种环境下,品牌要在规模扩张与差异化定位之间取得平衡异常艰难。
尽管行业整体承压,仍有部分品牌通过差异化策略实现逆势增长。江南布衣、鄂尔多斯、之禾等品牌凭借鲜明的设计语言与精准的市场定位,在消费分级趋势中脱颖而出。2025财年,江南布衣总收入达55.48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8.98亿元,同比增长6.0%。鄂尔多斯羊绒服装板块上半年营收18.15亿元,净利润10.45亿元,分别增长18%与19%。之禾客单价连续八个月增长超15%,核心单品价格对标国际轻奢品牌,客单价达到行业平均的3-7倍。
这些品牌的成功路径与始祖鸟、迪桑特等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扩张策略高度相似:坚持高端定位,强调专业技术与设计理念,构建品牌社区认同感。江南布衣毛利率超过65%,净利润率达16.2%,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其产品设计围绕“低调、舒适、优雅”展开,注重天然材质与时尚元素的融合,用户愿意为品质与设计买单,而非促销活动冲动消费。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品牌转型的关键因素。当前市场并非处于“消费降级”,而是明显的“消费分级”。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设计、工艺和材质支付溢价,这使品牌得以跳出价格战,专注于产品与服务提升。江南布衣通过让设计师站C位,赋予设计团队充分创作自由,并将门店打造为美学体验空间,将品牌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消费体验。2025财年,其线下门店贡献超80%业绩,全球门店数量达2117家,单店业绩稳定,品牌溢价能力显著。
会员运营成为品牌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江南布衣会员销售额贡献总收入80%,其中年消费超5000元的高价值会员达33万人。品牌通过积分兑换、专属试穿、生日礼遇、衣物护理等全周期服务,构建会员生态。其“不止盒子”服务覆盖超56.7万人次,设计师一对一搭配建议深受欢迎。2025财年,活跃会员增至56万以上,高价值会员消费额占线下渠道六成以上。这种策略与国际奢侈品牌VIC运营逻辑一致,通过深度权益增强客户归属感,激发社交传播。
品牌矩阵策略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江南布衣通过JNBY、速写、jnby by JNBY等子品牌,覆盖不同人生阶段和消费场景。财报显示,成熟品牌JNBY营收占比降至54.3%,成长品牌贡献39.2%,新兴品牌实现107%高速增长。歌力思旗下国际品牌self-portrait增长21%,精准切中消费者对“镇场战袍”的需求,成为利润增长点。鄂尔多斯通过主品牌及副牌延伸用户覆盖,凭借羊绒材质稀缺性占据高端市场。
“速度快的慢时尚”模式成为高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江南布衣产品提前一年规划,首年售罄率65%-70%,约30%货品延续销售,存货周转天数150-200天,实现健康库存管理。之禾坚持使用天然面料,打造经典版型,强调“一件穿多年”的可持续理念。职业经理人胡云霞加入后,叫停所有折扣,推行“终年不打折”策略,通过精益管理、精准库存和有限广告投放实现利润增长。
提供“超预期的价值感”是品牌脱颖而出的关键。江南布衣、之禾、鄂尔多斯等品牌通过独特设计语言,传递东方美学与“松弛有度”的生活态度,满足都市精英对精神共鸣与身份认同的需求。消费者在这些品牌中获得的不仅是服装实用价值,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这种价值感使品牌在竞争中建立差异化优势,影响消费者的精神世界。
中国女装行业的转型本质是从低价混战走向价值创造的深刻变革。品牌需跳出性价比思维,在产品内涵、文化表达与情感共鸣上构建竞争力。逆势增长的江南布衣们正在证明,中国需要属于自己的高端服装品牌,既能融合东方美学与现代技艺,又能以当代语言与国际视角对话。唯有如此,中国服装品牌才能在全球时尚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商业成功与文化输出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