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国媒体市场发展趋势报告》以"同心共向,重建媒体传播新共识"为核心命题,从三个战略维度解析媒体行业变革路径。报告指出,在情绪经济崛起、传播碎片化加剧、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媒体正承担起构建情感价值、凝聚社会共识、促进文化交流的全新使命。
在"向内深耕"维度,媒体正成为品牌情绪价值的核心塑造者。数据显示,自然疗愈类内容播放量突破7096.9亿次,反内卷话题持续引发讨论。央视新闻与雅迪合作的奋斗主题短片,以及《国家宝藏》对文旅消费的带动效应,印证了优质内容激发情感共鸣的强大能力。媒体通过用户数据分析量化情感传播效果,运用网络热梗优化内容表达,更借助AI技术实现情绪捕捉的精准化。CTR智能体系统已能通过用户行为数据生成情绪样本,为内容创作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传播碎片化困境,报告在"向中心聚力"层面提出媒体再中心化战略。调研显示,53%的用户对算法推荐内容表示不满,81%的用户质疑AI个性化新闻的可靠性。这种信任危机倒逼媒体回归内容本质,通过结构化编排实现信息可识别、可关联、可复用。系列化IP运营成为沉淀用户的关键,如央视《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持续议题设置,构建起专业、信任与价值认同的传播体系。高收入人群对优质内容的回归,进一步验证了中心化传播的商业价值。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向远而行"战略凸显媒体的文化桥梁作用。2025年上半年中国品牌出口总值达13万亿元,推动国际传播媒体加速海外落地,CGTN已覆盖200余个国家和地区。媒体通过"本土化+在地化"双重视角助力品牌出海:既以世界眼光讲述中国治理故事,又通过赋权海外机构、运用流行文化元素实现跨文化传播。这种"软着陆"策略使中国品牌从产品输出转向价值共鸣,真正实现"走进去"的深度传播。
报告强调,系统性变革要求媒体完成角色转型:成为情绪价值的"分析师",通过数据洞察把握情感脉搏;担任群体共识的"炼金师",在价值冲突中寻找最大公约数;扮演文化交流的"翻译家",消解跨文化传播的认知壁垒。这种转型将推动媒体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创造,最终实现"让情绪有温度、共识有方向、文明有回声"的传播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