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一家深耕铝加工领域三十余载的企业——友升股份,凭借精准的战略转型与持续的技术创新,从传统工业铝型材生产商蜕变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书写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逆势突围的生动样本。
1992年,由徐泾工业公司与友升太平洋美国合资成立的友升有限(友升股份前身)在上海诞生。依托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企业初期聚焦工业铝型材业务,迅速在区域市场站稳脚跟。然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传统业务增长乏力,2003年外资股东因业绩压力萌生退意,企业面临业务转型与员工安置的双重挑战。时任总经理罗世兵凭借在医疗器械、信息技术领域积累的管理经验,敏锐捕捉到汽车行业“轻量化”趋势——新能源汽车续航需求与燃油车节能减排压力,使铝合金材料成为解决行业痛点的关键。
“当时铝合金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尚处起步阶段,但技术特性决定了其爆发潜力。”罗世兵回忆,2002年加入友升后,他力推企业从工业铝型材向汽车铝合金零部件转型。这一决策背后,是长达一年的市场调研与技术储备:针对铝合金材料配方、加工工艺、产品设计等环节组建专项团队,在车间攻克技术瓶颈。初期转型面临客户认证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等困境,企业甚至遭遇连续6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危机,但通过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最终掌握高性能铝合金新材料、先进加工工艺、轻量化设计三大核心技术,累计获得17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9项。
技术积累转化为市场优势。友升股份通过“协同开发”模式深度绑定客户,例如为特斯拉Model Y提前6个月介入设计,研发的零部件帮助整车减重8公斤;为蔚来、北汽新能源等车企提供的电池托盘,重量较传统钢制托盘减少30%以上,同时提升散热性与防护性,间接延长续航里程10%。这种从“产品供应商”到“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变,使企业成为行业标杆,先后获得北汽新能源“优秀质量保证奖”、蔚来“质量卓越合作伙伴”等荣誉。
企业的成长轨迹与行业变革同频共振。2012年研发首款铝合金门槛梁,2015年量产配套凯迪拉克CT6;2016年抓住新能源车企崛起机遇,成为蔚来供应商;2020年通过特斯拉供应商认证,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罗世兵坦言:“与特斯拉的合作不仅带来订单,更推动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达到国际标准,为海外布局奠定基础。”
全球化战略成为企业新增长极。为满足特斯拉、沃尔沃等客户的海外需求,友升股份2023年启动全球化布局:墨西哥基地一期已投产,供应沃尔沃、特斯拉等车企,运输周期缩短至3天;保加利亚泽升欧洲公司设立,未来计划扩建产能服务大众、沃尔沃等欧洲品牌。罗世兵指出,云南生产基地的选址同样体现战略考量——当地水电资源丰富,电力成本较上海低30%,可优化产品毛利率。
目前,友升股份正通过沪市主板IPO募资,重点投入云南轻量化铝合金零部件生产基地(一期)与年产50万台(套)电池托盘项目。前者预计新增产能10万吨,后者将满足主流车企订单增长需求。罗世兵强调,企业目标不仅是扩大规模,更要通过“铝-碳纤维复合”等新材料研发,突破新能源汽车减重瓶颈,同时深化与客户的协同开发,巩固行业地位。
从合资小厂到濒临倒闭,再到成为新能源汽车铝材料核心供应商,友升股份的三十年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的缩影。罗世兵表示:“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盈利,更在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未来我们将继续落实‘双碳’目标,让铝合金材料在汽车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这家以技术为笔、初心为墨的企业,正以全球化视野与创新精神,书写中国制造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