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百度股价逆袭:2024保守蛰伏后,2025融资扩张能否开启新篇章?

时间:2025-09-23 12:05:53来源:小AI编辑:快讯

近期,百度股价一改此前低迷态势,呈现出强劲的报复性反弹,自9月初以来涨幅超过50%,其反弹力度与速度均超出市场预期。市场普遍将此次股价上扬解读为百度多年在AI与芯片领域深耕的“价值回归”,但在这表象背后,是否还有其他因素推动市场对百度进行重新估值,值得深入探究。

回顾2023年,ChatGPT的火爆引发全球关注,百度迅速响应,推出中文大模型产品文心一言,这一举措让市场为之振奋,股价也随之迎来一轮显著上涨。在整个2023年,百度股价表现优于中概股金龙指数(主要由赴美上市的中概科技企业构成)。然而,进入2024年中旬后,情况急转直下。当中概大盘金龙指数持续上扬时,百度股价却陷入萎靡。

市场分析认为,这一现象与百度营收下滑密切相关。在大模型尚未形成足够营收支撑的情况下,传统线上营销业务却出现衰退迹象,市场对处于新老业务交替期的企业往往持谨慎态度。不过,本文的重点并非复盘百度股价的起伏,而是探讨其对百度中短期经营的影响。

大模型兴起后,全球科技企业纷纷加大资本投入,用于购买GPU芯片、建设数据中心等。国内企业如阿里,在今年第一季度宣布未来三年将投资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大模型竞争正式进入“军备竞赛”阶段。

然而,在同行积极扩张的背景下,百度2024年的资本开支却出现小幅下滑,这一现象颇为罕见。从财务角度看,ROIC(资本回报率)和WAA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衡量企业资本投入回报与成本的关键指标。当ROIC大于WAAC时,企业追加投资具有合理性;反之,则可能得不偿失。

根据wind数据,2024年百度的ROIC为7.42%,而根据valueinvesting.io模型测算,其WAAC为7.6%。由于传统在线营销业务衰退速度超出市场预期,且大模型盈利时间表尚不明确,此时扩大投资可能进一步影响财务报表,这或许是管理层谨慎对待资本开支的重要原因。

这种谨慎策略导致百度手握大量现金(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百度净现金状况为1551亿元),但既未大规模回购股票,也未加大资本开支,而是选择持币观望。换句话说,百度管理层在制定策略时,可能受到财务指标的制约,在资金分配上显得畏手畏脚。

与此同时,股价低迷也削弱了百度的融资能力。2024年第二季度后,百度市净率开始低于1倍,净资产与市值出现倒挂。此时若通过增发或可转债融资,无异于“贱卖”资产,强制执行可能导致股价大幅下跌。因此,2024年全年百度未发生实质性融资行为,受限于财务指标和融资条件,管理层不得不采取保守经营策略。

当然,这一问题并非无解。例如,将文心一言独立融资,使其与在线营销业务解绑,可能获得更高溢价。但百度管理层似乎并未选择这一路径(或对文心一言有更高估值预期),代价则是大模型业务因在线营销业务低迷而无法获得充足资源支持。

尽管2024年百度整体经营策略偏保守,但管理层并未放弃扩张路线。2025年以来,百度先后发行144亿元人民币和20亿美元优先票据(其中44亿元债务于9月中旬发布),并在7月更换CFO,集团财务策略转向积极。

从管理层角度分析,这一转变可能基于以下考量:首先,云计算需求因大模型而激增,扩张算力和数据中心有望提升企业整体估值(从在线广告平台向AI公司转型),此前对ROIC的衡量可能过于谨慎;其次,需尽快恢复股市融资功能。百度境外债务总规模达78.35亿美元,平均年度利率2.36%,仅利息支出就达1.8亿美元,进一步加剧了损益表压力。而恢复融资功能的前提是市净率需大于1倍。

2025年9月后,中概股迎来普遍反弹。9月11日,百度市净率正式超过1倍,股市融资功能得以恢复。从市场角度看,市净率低于1倍的百度确实存在低估,因此围绕1倍市净率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百度估值的锚点。若估值过高,市场可能担忧百度融资行为带来利空;若估值过低,管理层则可能通过宣扬“低估论”提振市场信心,以AI概念教育投资者。

然而,股价反弹并非意味着百度管理层可以高枕无忧。相反,他们需要面对以下问题:其一,短期内资本开支能扩张到何种水平,是否愿意牺牲短期财报表现;其二,若开启股市融资,是否会担心股价大幅下跌。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