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AI硬件新局:Open AI与立讯精密“联姻”,能否开启产业新篇?

时间:2025-09-23 15:43:02来源:小AI编辑:快讯

消费电子龙头立讯精密近日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9月22日早盘罕见出现一字涨停,最大封单金额超过46亿元,公司总市值攀升至4420亿元。触发此次股价异动的直接原因是海外媒体报道,OpenAI已与这家苹果设备组装商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消费级AI硬件设备。据知情人士透露,首批产品可能包括无显示屏智能音箱、AR眼镜、数字录音笔及可穿戴胸针等,计划于2026年末至2027年初推向市场。

全球AI产业正经历从算法创新向硬件落地的关键转型,而立讯精密在传统消费电子代工领域已触及增长天花板。数据显示,该公司2020-2024年毛利率持续下滑,从18.09%降至10.41%,市值自2021年起经历近三年深度调整。尽管汽车电子业务营收从2021年的41亿元增至2024年的138亿元,但营收占比仍不足6%,且毛利率出现下降趋势。此次与OpenAI的合作,被视为企业突破"果链"依赖、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契机。

追溯立讯精密的发展轨迹,其与苹果的深度绑定既带来辉煌也暗藏隐忧。创始人王来春早期通过承接富士康转包订单起步,2011年收购昆山联滔切入苹果供应链后,营收与净利润实现三位数增长。2016年通过入股苏州美特获得AirPods订单,更推动股价进入高增长通道。但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弊端逐渐显现,2021-2023年来自苹果的收入占比达75%左右,2024年虽降至70%,但毛利率持续承压。这种"高增长、低盈利"的模式,在人工与原材料成本攀升背景下愈发难以为继。

OpenAI选择立讯精密作为硬件合作伙伴,源于多重战略考量。作为苹果核心供应商,立讯在消费电子精密制造领域形成机光声电全链条布局,其无锡工厂AR眼镜产线已实现98.7%的整机良率。通过收购闻泰科技消费电子业务,公司进一步强化整机设计制造能力。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同样具有吸引力,在29个国家和地区的105个生产基地与28个研发中心,可灵活调配资源应对关税与政策风险。例如,德国研发中心与东莞基地的联动使高压线束成本降低15%-20%,"美墨+东南亚"双枢纽布局则规避了北美本地化率要求。

人才层面的化学反应成为合作关键变量。OpenAI以65亿美元收购io后,邀请苹果前首席设计总监Jony Ive出任创意设计核心负责人,并从苹果挖角二十余位硬件工程师,涵盖音频架构、微型化工艺等核心领域。这些设计大师与立讯精密的工程实现能力相结合,有望在AI硬件领域催生创新突破。公司目前参与meta Quest3交互开发的技术积累,已助其切入新一代AR眼镜供应链,预计2025年四季度开始批量供货。

AI硬件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721亿美元,预计2034年将突破430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19.59%。每个成功的AI硬件产品都可能成为数据收集终端,反哺模型迭代升级。但市场也面临严峻挑战,以AI眼镜为例,今年前8个月已有25款新品上市,价格跨度从999元至8999元不等。硬件技术壁垒的快速消解导致供应链方案同质化,产品智能化不足又面临智能手机功能扩展的替代竞争。

业内专家指出,AI硬件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软件能力与生态建设。单纯依靠硬件制造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厂商需建立稳定高效的适配路径,切实解决用户体验痛点。立讯精密虽在制造环节具备优势,但如何在AI时代完成从代工厂到创新者的角色转变,仍需跨越技术整合、生态构建等多重门槛。这场跨界合作最终能否改写消费电子产业格局,将取决于双方在需求洞察与产品定义上的深度协同。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