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宣布推出“超级品牌出海计划”,以“成本减半、成交提升”为核心卖点,吸引以亚马逊为主要渠道的中高端品牌入驻。这一举措标志着速卖通从传统“跨境货架”向“品牌主场”转型,也为中国电商出海从“低价走量”迈向“品牌深耕”提供了新路径。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品牌出海已成为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选择。然而,传统依赖亚马逊等海外头部平台的模式面临“水土不服”问题,高昂的运营成本和单一的渠道布局也让品牌难以灵活应对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速卖通凭借本地化运营体系、低成本通路和平台化服务能力,正逐渐成为品牌出海的“第二增长曲线”。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速卖通新增品牌数量同比增长70%,超过500个品牌实现销售额翻倍。其中,投影仪品牌Magcubic仅用半年时间跻身全球出货量前十,吸尘器品牌LARESAR在波兰市场成为“国民品牌”。这些案例印证了速卖通在品牌孵化方面的潜力。
速卖通的转型并非简单追求规模扩张,而是通过货盘结构升级推动品牌价值提升。平台高客单价商品成交占比快速上升,本地备货模式的GMV在部分国家已达30%-40%。这一转变背后,是速卖通对品牌建设的长期投入。平台推出的Brand+频道通过正品认证、包邮和价保机制构建信任体系,同时联合泡泡玛特在西班牙举办线下音乐节等营销活动,试图复制国内“品销合一”的成功经验。
对于家具家电等大件商品品牌,速卖通的海外托管模式成为突破出海瓶颈的核心武器。该模式允许品牌将货品备至海外仓,由平台负责定价、运营等环节,大幅降低出海门槛。数据显示,家具家电类目超50%的GMV来自该模式,海外托管业务负责人武常透露:“最快15天就能帮助品牌实现月销百万美元。”
成本优势是速卖通吸引品牌的关键因素之一。据三言了解,速卖通的平均运营成本约占销售额的8%-10%,而亚马逊在15%-25%之间。速卖通宣布将开放多年积累的海外营销能力,升级海外托管服务至全球30个国家,并强化Brand+标识,在前端展示“正品保障、包邮、无忧退”等权益,进一步降低品牌出海门槛。
在AI技术赋能方面,速卖通整合了六大AI工具矩阵,覆盖选品、运营、投放、客服、粉丝运营和评价分析全链路。例如,AI闪电推可助力新品冷启动,AI评价分析则能提取用户反馈中的关键卖点,反向赋能产品迭代。这些工具让品牌只需专注供应链管理,出海后的运营可完全交由平台处理。
随着阿里国际业务损益收窄、物流与运营模式成熟,速卖通已具备承接品牌出海的基础设施。从“卖货”到“品牌”,从“跨境”到“本地”,从“单一平台”到“双平台布局”,中国品牌出海正迎来新一轮策略升级。速卖通能否真正成为“亚马逊之外的另一个选择”,取决于其能否持续兑现“成本减半、成交提升”的承诺。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平台不断优化品牌服务和本地体验,“双平台、多市场、轻运营”正在成为品牌出海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