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算力硬件板块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并初步构建起完整的商业生态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算力产业的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相关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有望实现快速跃升。
国际科技领域近日迎来重大合作动态。英伟达与OpenAI于美国当地时间周一宣布达成战略投资协议,前者承诺向后者注入高达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这笔巨额投资将主要用于建设总装机容量达10GW的超大型数据中心,通过部署英伟达先进AI芯片来强化OpenAI的模型训练与部署能力。行业分析师指出,这种纵向投资策略能够有效拉动芯片需求,预计每投入1美元可带动约3.5美元的芯片采购需求。更引人注目的是,英伟达、OpenAI与近期股价表现突出的甲骨文公司正在形成独特的商业闭环:英伟达通过投资OpenAI获得应用场景,OpenAI向甲骨文采购云服务资源,而甲骨文则反向采购英伟达芯片产品。
海外云计算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为全球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最新财报显示,谷歌云第二季度收入达136亿美元,同比增长32%,未完成订单积压量突破1060亿美元,环比增幅达18%;亚马逊AWS同期收入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5%,积压订单约1950亿美元。两家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同比分别增长70%和90%,主要投向AI数据中心建设。这种持续加码的投资态势,为国内深度参与全球算力产业链的光模块等上市公司创造了显著发展机遇。
国内算力产业正迎来关键发展窗口期。面对美国在芯片领域实施的"三重限制"措施(反倾销调查、技术歧视、垄断审查),中国芯片产业的国产化替代进程明显提速。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透露了昇腾系列芯片的迭代路线图:2026年第一、四季度将分别推出昇腾950PR和950DT,2027年第四季度发布昇腾960,2028年第四季度推出昇腾970。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新一代AI芯片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已达到英伟达H20芯片水平。据专业机构测算,今年国产算力芯片的市场渗透率约在20%-30%区间,预计到2025-2026年将突破50%大关。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布局选择。通信ETF(515880)可作为参与海外算力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工具,而半导体设备ETF(159516)和集成电路ETF(159546)则能较好地捕捉国内芯片产业替代趋势带来的投资机会。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基金定期定额投资虽能平摊成本,但无法消除投资风险;股票型ETF产品具有较高风险收益特征,其波动性显著高于混合型、债券型及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科创板和创业板相关基金还需关注特定市场规则差异带来的额外风险。
基金产品的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收益,文中提及的个股业绩仅作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在做出决策前,应充分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风险等级相匹配的产品。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