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体商业面临重重挑战的当下,各商业项目都在探索突围之路。高奢商场聚焦首店与独家资源,大型商业项目凭借规模打造区域生活中心,而社区商业则开启了“社区意识”觉醒的新篇章。这一转变,标志着社区商业在经营思维上的深刻变革——从单纯追求“拉新”转向培育忠实消费者,通过与周边居民的深度互动,构建情感连接,成为居民生活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成都,这座商业竞争白热化的城市,成为观察社区商业转型的绝佳样本。其中,成都建发鹭洲里凭借与周边居民的紧密联系和丰富的社区活动,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这个伴随大源片区成长8年的街区项目,通过深耕“餐饮+酒吧+娱乐”业态,并持续输出原创IP活动,已成长为片区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项目之一。以近期举办的“来鹭边·Cheer巴市”酒食节3.0活动为例,项目不仅实现了客流增长16%、会员消费人数同比增长25%的亮眼成绩,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超400万次曝光,成为区域商业活力的生动注脚。
“酒食节”的持续迭代,展现了项目在长效IP运营上的独到功力。从2023年的首届活动到今年的3.0版本,主题从“熟人熟市”升级为“Cheer巴市”,通过主题公交巡游、魔性方言视频等创意预热,迅速提升活动知名度。活动内容上,项目严格筛选合作品牌,引入茅台1935特调鸡尾酒、小龙坎“火锅杯”等兼具品质与流量的特色产品,同时打造“巴适到报打卡地图”“酒鬼测试”等互动场景,并推出百人Kpop随舞、粉丝歌友会等圈层活动,成功吸引全城年轻人专程到访,将“酒食节”打造为大源片区居民的年度固定节目。
项目的社区化运营策略远不止于此。通过构建“常态化活动+阶段性爆发活动+原创IP活动”的生态系统,成都建发鹭洲里持续深化与居民的情感连接。以“小鹭集”为例,这一常态化活动今年已举办近60场,涵盖社区专属、异业合作、公益主题及商户联动等多种类型,如与“岩羊手工”瑞秋奶奶合作的公益艺术展,培养了居民稳定的到访习惯。阶段性活动则紧扣节日与市场热点,如暑期“蜕变计划”。在原创IP方面,除“酒食节”外,春季主题市集“萃春风”已连续举办五届,进一步强化了项目的社区属性。
餐饮业态作为项目的核心抓手,始终是成都建发鹭洲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近年来,项目紧跟市场趋势,引入餐酒吧、云贵菜、涮羊肉等热门品类,今年更是一口气引入小龙坎火锅、荣燊记粤菜、四海小馆融合中餐等特色品牌,同时强化夜间消费场景,引入心情研究院、ROOM R&B LIVE STAGE等酒吧品牌,形成从正餐到夜生活的全时段消费链。这种对周边居民需求的精准把握,不仅提升了项目的吸客能力,更成为连接社区情感的纽带。
随着“社区意识”在商业领域的普及,如何持续创新运营方式、拓展与居民的连接深度,成为社区商业面临的新课题。成都建发鹭洲里的实践表明,通过长效IP运营、多元化活动生态和精准业态布局,社区商业完全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独特的发展路径。明年“酒食节”4.0版本将带来怎样的惊喜,值得市场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