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penAI与立讯精密在AI硬件开发领域的合作传闻持续发酵,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受此消息影响,立讯精密股价在9月22日至24日期间累计涨幅接近30%,市值突破5000亿元关口,创下近五年新高。这一表现与2020年以来苹果"去中国化"战略及消费电子行业下行周期中,"果链"企业股价普遍腰斩的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市场分析指出,立讯精密此次股价异动与两大核心因素密切相关。其一,苹果9月10日发布的iPhone 17基础版配置显著升级,配备120Hz高刷屏、8GB内存及256GB存储空间,起售价5999元。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已要求立讯精密将标准版iPhone 17日产量提升约40%,同时通知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增加30%日供货量。天风证券预测,今年iPhone出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这将直接带动"果链"企业业绩增长。
其二,OpenAI进军AI硬件领域为立讯精密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当前A股市场对兼具短期业绩支撑与长期成长潜力的板块给予更高估值,如算力产业链的光模块、PCB板块,以及机器人产业链的汽车零部件厂商。立讯精密在iPhone 17带来的业绩保障基础上,通过与OpenAI合作布局AI硬件,进一步拓展了未来发展空间,形成"业绩+想象"的双重驱动。
从行业层面看,OpenAI的硬件布局或成为消费电子产业新周期的启动信号。2023年大模型概念兴起时,A股曾掀起AI硬件炒作热潮,漫步者、传音控股等企业股价大幅上涨。但因缺乏行业巨头引领,相关企业后续表现分化。此次OpenAI以65亿美元收购IO公司正式进军硬件领域,不仅传递出AI硬件即将爆发的信号,更通过巨头效应提升整个消费电子板块的估值水平。
华泰证券分析认为,OpenAI首款硬件产品可能为类AI Pin设备,预计2026年面世。该产品体积略大于前代AI Pin,约与iPod Shuffle相当,可佩戴于胸前或颈部,配备摄像头和麦克风但不设显示屏,目标出货量1亿台并可能采取低价策略。奥特曼在红杉资本演讲中强调,未来"核心AI订阅"需通过硬件普及收集个人数据,后续将推出耳机、眼镜等配套产品实现功能交付。
类AI Pin设备的优势在于全面感知能力与沉浸式体验。相比智能耳机,其摄像头可更完整捕捉环境信息;较智能眼镜更轻便,避免长期佩戴不适。无屏幕设计减少注意力分散,提供深度AI互动。这种特性使其成为连接其他AI硬件的核心入口。OpenAI可能采用"软件订阅赠硬件"或"硬件购买赠软件"的推广模式,通过ChatGPT Agent推动大模型商业化,实现软硬件联动。
OpenAI的硬件战略面临严峻挑战。硬件开发需要工程、材料科学、工业设计等专业能力,以及供应链管理、库存物流等复杂环节,这些都是软件公司的短板。谷歌Nexus、Pixel手机因定价高、差异化不足,全球市占率未进前十;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部门2017-2021年累计亏损超250亿美元。这些案例表明,互联网巨头转型硬件制造商困难重重。
立讯精密成为OpenAI首选合作伙伴具有多重优势。作为"果链"龙头,其为苹果提供手机、电脑、耳机等多产品线组装及核心零部件供应,与IO公司创始团队(主要来自苹果)有深厚合作基础。其全产业链能力覆盖天线、声学、马达等核心零组件生产,以及整机组装业务。这种从零部件到整机的垂直整合能力,正是OpenAI解决供应链难题的关键。
具备类似潜力的消费电子企业包括:歌尔股份,其产品线涵盖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及VR/MR智能硬件,2010年进入苹果供应链,供应扬声器、麦克风并代工AirPods;瑞声科技,生产扬声器、MEMS麦克风等产品,2010年成为苹果供应商;高伟电子,主营光学部件和相机模组,2009年进入苹果供应链,2020年被立讯精密关联公司收购;领益智造,为苹果供应精密功能件、充电器等,具备全产业链能力,虽未明确承认与OpenAI合作,但投资者问答中未予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