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国内多个核心城市正围绕这一战略性产业展开激烈角逐。长城战略咨询最新发布的《2025新能源汽车城市综合发展指数评估报告》显示,在25个重点监测城市中,宁波凭借综合优势跃升至全国第七位,较上年提升一个名次。
作为长三角制造业重镇,宁波在汽车产业领域具有深厚积淀。当地已形成涵盖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检测认证的完整产业链,拥有1个国家级机动车质检中心和2个CCC指定实验室。前湾新区长三角汽车科创基地的启动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区域创新动能。数据显示,2024年当地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9.5万辆,通过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数量居浙江省首位。
根据《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该市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三个突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70万辆,占全市汽车产量比重超50%,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最新评估报告显示,宁波在产业指数维度表现突出,排名较上年提升3位至全国第四,这主要得益于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激增109%至39.8万辆。
在消费市场拓展方面,宁波同样交出亮眼成绩单。2024年新能源汽车净增保有量达18.2万辆,同比增长92.8%,推动消费指数排名提升2位至全国第14。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当地以1.3的车桩比领跑25个重点城市,充电便捷度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基建指数排名上升1位至第五。
资本市场的活跃表现成为宁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亮点。2024年相关上市公司筹融资额超12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带动潜力指数排名提升1位至第十。这种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在近期国家认监委公布的首批质量认证服务融合试点名单中得到体现——宁波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入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试点城市。
按照试点规划,宁波将实施"三维融合"战略,覆盖慈溪、前湾新区、鄞州、高新四大区域,重点推进质量认证强企培育、强链攻坚、强县攀高三大工程。这种系统化布局正在产生显著效应,目前当地已形成由42家A股上市公司构成的产业矩阵,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深圳、苏州。
二级市场表现印证了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今年以来,天普股份、横河精密等6家本地企业股价实现翻倍增长。其中,震裕科技通过精密模具技术延伸,成功构建"模具+电机铁芯+结构件+机器人零部件"的四极业务体系。该公司最新建设的全自动行星滚柱丝杆生产线,集成了加工、检测、装配一体化功能,其自建的丝杆综合测试实验室已具备导程精度、传动效率等关键参数的自主检测能力。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旭升集团的海外拓展具有标杆意义。作为国内汽车精密铝合金零部件龙头企业,该公司早在2013年就进入北美供应链体系,2017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其墨西哥萨尔蒂约生产基地于近期正式投产,这条历时700天建设的生产线,标志着企业"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储能结构件+机器人轻量化件"的三维业务矩阵完成全球布局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