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高德地图推出全球首个基于真实用户出行数据的消费推荐榜单——“扫街榜”,通过导航到店人数、复购率、专程前往比例等十亿级数据综合计算排名,有效压缩“刷评买榜”空间。上线首周,上榜小店的日均流量增长187%,南京、武汉等城市的“烟火小店”因此获得精准曝光,部分商家单日客流量激增3倍以上。
该榜单直击本地生活行业长期存在的“不可能三角”——用户真实反馈、商家经营需求与平台商业化难以平衡。传统点评平台因过度商业化导致信用缩水,而高德CEO郭宁明确承诺“扫街榜永不商业化”,转而通过芝麻信用体系提升评价可信度,将产品定位为“用户驱动的数据工具”。投融界CEO邹晴分析认为,这一策略体现了阿里对长期生态价值的看重:“扫街榜的本质是积累信用资产,而非短期变现。它通过免费策略吸引用户参与,反哺平台数据质量,为后续业务协同奠定基础。”
9月20日,阿里进一步推出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团购业务,在上海、深圳、嘉兴试点,并在淘宝、支付宝、高德三端同步上线。这一动作标志着阿里本地生活战略从“单兵突击”转向“多端协同”:高德专注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导航行为验证评价真实性;饿了么依托半年积累的外卖商家资源快速拓展到店供给;淘宝则引入家电、数码等零售品类,实现“线上团购、线下核销”的跨品类拓展;支付宝串联支付环节,形成“找店-决策-交易-核销”的一体化体验。
高德扫街榜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其数据厚度与信用价值——每日1.2亿次生活服务搜索、15亿公里导航里程为其提供独家依据。阿里通过放弃扫街榜商业化,换取用户信任与数据飞轮,而变现任务交由其他业务承担。例如,“烟火小店榜”每日为巷弄店铺提供5000万次流量曝光,排名算法更注重复购率等长期指标,减少商家对营销预算的依赖。一位接入扫街榜的餐饮店主表示:“过去拼资金刷榜,现在拼真实服务品质。”部分商家已开始调整运营策略,通过优化到店体验提升“专程前往”指标,间接带动排名。
用户行为也发生显著变化:从“被动接收网红推荐”转向“基于行为数据自主判断”。扫街榜的“回头客榜单”直接反映商户长期口碑,“本地人爱去榜”则规避游客陷阱。调研数据显示,75%的消费者认为“真实导航行为比五星评分更可靠”。例如,上海某社区面馆因专程前往比例高,排名超过周边连锁品牌,周末客流量翻倍。
投融界CEO邹晴指出,阿里生态的开放协同为创业者带来三类机会:一是数据服务细分市场,例如开发针对扫街榜算法的优化工具,帮助商家解析用户行为数据;二是垂直场景补充供给,淘宝团购扩展至非餐饮品类(如保健品、家电),创业者可切入细分领域供应链;三是线下运营创新,到店业务依赖本地化服务,社区生鲜、特色零售等模式可通过投融界这类平台对接资本,快速复制成功案例。
“创业者需跳出‘补贴战’思维,转向价值竞争。”邹晴补充道,“例如,生鲜项目可通过搭建‘直采-仓储-配送’全链条,控制损耗并提升复购率,恰好契合扫街榜的考核逻辑。”高德扫街榜与阿里多端协同的意义,远超单个产品的创新。它标志着行业从流量争夺转向信用体系构建,而数据与场景的深度结合将重塑用户习惯。正如邹晴所言:“本地生活的竞争,终将回归生态协同效率与信用价值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