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小米五年探索全面对标苹果:定价涨幅超iPhone,高端市场近身博弈

时间:2025-09-28 19:31:00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五年前,小米首次宣布在产品策略上对标苹果,开启高端化转型。如今,随着小米17系列发布,其产品线已全面与苹果形成对位竞争。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小米17标准版定价4499元起,延续了上一代小米15的定价策略,而高端配置版本则较前代上涨200至500元不等。

回顾小米数字系列的价格变迁,自2016年小米6首次提价15%以来,其年度涨幅普遍超过10%。2020年小米10系列发布时,起售价从2999元跃升至3999元,涨幅达33%,成为转型高端市场的关键节点。此后三年,3999元起售价维持稳定,直至2024年小米15系列将基准线提升至4499元,标志着4500元价位段的成功突破。

与小米持续提价形成对比的是,苹果同期定价策略更为保守。2017年小米6涨价15%时,iPhone8仅上调9.3%;2020年iPhone12因5G升级提价后,iPhone13随即降价至5999元并维持至今。数据显示,iPhone标准版近五年平均涨幅不足5%,而小米同期平均涨幅超过20%,两者定价差距已从2011年的近3000元缩减至1500元。

价格策略调整伴随市场阵痛。2016年小米遭遇出货量同比下滑36%的低谷,2020年小米10发布后次季度国内市场销量暴跌35%,印度市场出货量更近乎腰斩。但长期来看,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小米14生命周期销量预计达880万至1200万台,小米15上市两月销量即突破200万台。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全球销量首次超越苹果升至第二。

盈利能力提升是高端化的直接成果。财报显示,小米手机业务毛利率从2016年的3.45%攀升至2021年的10%,近三年稳定在12%左右。尽管仍低于苹果30%-40%的硬件毛利率水平,但已实现从"性价比"到"质价比"的战略转型。雷军2018年承诺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的限制,在高端机型上通过服务生态实现补偿。

2025年iPhone17的发布引发市场格局变化。面对中国市场份额下滑,苹果首次打破"挤牙膏"式升级策略,通过配置大幅提升试图挽回用户。这一转变标志着苹果从"保毛利"转向"保份额",与小米在高端市场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分析人士指出,iPhone17的激进策略可能压缩行业利润空间,但将加速高端市场技术迭代。

资本市场对小米的估值逻辑已发生根本转变。2025年中报显示,尽管手机业务毛利率同比下滑,但小米股价年内涨幅超50%,季度利润创108.3亿元新高。这一矛盾现象背后,是汽车业务26.4%的高毛利率支撑。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极,汽车业务营收占比已达22%,其毛利率环比提升3.3个百分点,推动整体毛利率升至22.5%。

估值模型的重构在股价上体现明显。2020年小米10发布后,股价从10港元区间跃升至年底的30港元,市值增长2倍;2021年小米11首销创纪录后,股价触及35.9港元历史高点。但2025年股价上涨动力已不再依赖手机业务,汽车业务的增长前景成为主要估值驱动。机构报告指出,当前市场正用新能源科技公司标准重新评估小米,手机业务毛利率波动对估值的影响显著减弱。

这种转变在财务数据中得以印证。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占比达18%,环比提升5个百分点。虽然手机业务收入仍占52%,但汽车业务毛利率较手机业务高出14个百分点。分析师认为,当汽车业务收入占比超过30%时,小米将完成从消费电子公司到科技生态企业的彻底转型。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