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业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物美超市正以“AI新质零售”为突破口,掀起一场传统商超的转型浪潮。9月26日,物美多地门店同步开业,标志着其“胖改店”战略再进一步——通过技术赋能重构零售场景,不仅重塑了门店形态,更在就业扩容、服务升级等领域开辟出新路径。
从北京学清路店的首家试点,到如今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的规模化扩张,物美仅用三个季度便完成了从“单店验证”到“模式复制”的跨越。截至目前,北京学清路店、大兴黄村店、华贸城店等旗舰店已形成区域辐射网络,同时将触角延伸至浙江杭州、河北石家庄等地,验证了“AI+零售”模式的可复制性。这种快速推进的背后,是物美对不同区域消费需求的精准洞察——通过现制熟食、进口商品等差异化策略,深度挖掘市场潜力。
在“AI取代人力”的普遍担忧中,物美的实践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技术非但未削减岗位,反而成为就业扩容的催化剂。以学清路店为例,调改后员工数量激增2.5倍,全国首批“胖改店”平均增员1.5倍以上。新增岗位聚焦烘焙、水产等技能型领域,而非低端重复劳动。据规划,年内百店改造将创造4000至6000个新岗位,为零售业注入持续活力。
AI技术的深度嵌入,正悄然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电子价签自动更新、AI补货系统实时提醒、24小时智能巡检……这些创新将员工从繁琐事务中解放,转向更具价值的顾客服务。学清路店员工王明会感慨:“过去忙着查保质期、补货,现在能专注为顾客推荐商品,工作更有成就感。”防损员李铮也表示,AI承担了基础巡检任务,人力得以聚焦风险防控与主动服务。
技术赋能的同时,员工福利体系同步升级。调改后,基层员工薪资涨幅达30%至50%,基础月薪突破5000元,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营业时间优化、免费食堂、门店利润分红、带薪年假延长至10天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王明会坦言:“这里既有科技感又有人情味,工作更踏实了。”这种“科技向善”的实践,彰显了企业在稳就业、促民生中的社会责任。
物美的转型远不止于门店升级,更在于对零售生态的重构。通过精简商品至约1万种(70%为新增商品,进口商品占比15%),并引入胖东来等爆款产品,门店以“现制熟食”为核心打造差异化竞争力。肉蛋堡、小笼包等单品渗透率突破60%,成为吸引客流的关键。技术层面,AI选品、冷链智控等系统实现数据驱动决策,例如生鲜商品的“4小时8折、6小时6折”动态定价策略,既减少损耗又提升效率,展现了数字化运营的精准与高效。
从商品结构到技术体系,从服务模式到员工体验,物美“胖改店”的实践是一场系统性革命。它证明,传统商超不仅能抵御行业冲击,更能在AI浪潮中实现价值跃升——通过重构商品、技术、服务与员工四大要素,为实体商业的未来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