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洛阳钼业(603993.SH)股价以涨停板开场,尽管随后迎来回调,但盘中仍一度突破18元/股的历史峰值。这家以铜、钴等金属为核心业务的企业,自今年4月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达218%,市值从1210亿元跃升至最高3840亿元,截至10月10日收盘仍维持在3577亿元高位。支撑这一波行情的,是全球铜价年内18.7%的涨幅以及新能源产业对金属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作为全球最大的铜钴生产商之一,洛阳钼业的业绩与金属价格深度绑定。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60.07%至86.71亿元,其中铜业务贡献了近30%的营收和68.81%的毛利润,毛利率高达53.63%。这一表现背后,是刚果(金)TFM铜钴矿的产能释放——该矿区已成为非洲最大的铜钴生产基地,钴资源更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公司通过“矿山+贸易”双轮驱动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能优势,旗下金属贸易商IXM的加入进一步打通了产业链。
然而,这种依赖大宗商品价格的盈利模式也暗藏风险。10月10日,公司因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幅超20%发布异常波动公告,明确表示基本面无重大变化,提醒投资者警惕非理性炒作。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指出,洛阳钼业股价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走势高度同步,9月29日至10月9日间股价累计上涨超24%,同期铜价突破10815美元/吨,创下2024年5月以来新高。他测算,铜价每上涨10%,公司总营收约提升2.7%,但若供应链中断或成本控制不力,外部利好难以持续。
从地方钼厂到全球矿业巨头,洛阳钼业的转型之路充满战略远见。2013年,公司以8.2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NPM铜金矿,开启海外并购序幕;2016年和2017年,又分别斥资15亿美元和24.8亿美元收购巴西铌磷业务及刚果(金)TFM铜钴矿80%权益。2018年,通过收购全球金属贸易商IXM,公司完成从矿产开采到金属贸易的全产业链布局。民营资本鸿商集团2014年成为第一大股东后,企业从国有控股转向民营控股,决策效率显著提升。
尽管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同比下降7.83%,但净利润逆势增长60.07%,暴露出收入结构单一的问题。铜和钴业务合计贡献36%的营收,其中钴业务收入占比约6%。由于两种金属常以共生矿形式存在,开采具有天然关联性,但钴价受新能源汽车需求影响波动更大。公司方面表示,已通过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KFM铜钴矿、按持股比例包销产品等方式锁定资源,2023年宁德时代定增入股后,双方在新能源金属领域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
面对行业周期性挑战,洛阳钼业正积极调整战略。2025年收购厄瓜多尔凯歌豪斯金矿,首次布局黄金资源并计划2029年前投产,显示其拓展资源品类的决心。公司管理层强调,将坚持“资源优先”战略,通过海外资产并购和中国钼钨资产潜力挖掘,提升抗风险能力。在铜价受全球能源转型和人工智能电力需求推动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周期性波动与长期价值增长,成为这家矿业巨头下一阶段的关键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