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兼具工业属性与贵金属价值的战略资源,我国白银产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据地质勘探数据显示,国内已探明银矿数量超过1500处,储量规模位居全球前五,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1%。其中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双尖子山矿区于2018年确认的银铅矿床,经国际白银协会评估位列亚洲首位、全球第五,彰显了我国在银矿资源领域的突出优势。
尽管储量规模可观,但我国银矿资源存在显著的结构性短板。地质专家指出,国内银矿普遍存在品位偏低的特点,即单位矿石中的银含量较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这种资源禀赋特征对开采成本与工艺要求形成持续压力,促使行业不断优化选矿技术与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从供给结构观察,2024年国内白银总供给量达4659吨,其中原生矿产量3426吨,再生银回收量1233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5G通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对白银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原生银产量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进口银精矿及相关产品的规模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需求端呈现鲜明的工业驱动特征。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白银消费总量9428吨中,工业用途占比高达91%。具体来看,电气电子领域以6577吨的需求量领跑,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白银工业消费增长的核心动力。
国际市场波动持续影响国内行情。截至10月17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白银期货价格攀升至每盎司53.765美元,较年初29.985美元的价格累计涨幅超过70%。业内人士分析,全球能源转型带来的工业需求激增,叠加投资市场对避险资产的配置需求,共同构成了本轮白银价格上行的主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