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犯罪学学会第三十四届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廖凯原楼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犯罪学学会主办,清华大学法学院具体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司法实务部门及科研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
会议开幕式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鸣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犯罪治理科学化是当前法治建设的重要课题,刑事一体化理念为刑事学科研究提供了系统性思维框架。他强调,犯罪学研究应紧密围绕国家安全观,服务平安中国建设大局,同时加强与司法实务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学知识体系。
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万春在致辞中表示,本届研讨会以“刑事一体化与现代社会犯罪治理”为主题,旨在推动犯罪学研究从碎片化转向整体化。他提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需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背景,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犯罪治理模式,为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岩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新技术发展使犯罪防控面临新挑战,学界与实务界应加强交流,通过常态化联动机制推动犯罪学研究创新。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崔国斌在致辞中介绍了学院在犯罪学领域的布局。目前,法学院已成立刑事法研究中心、金融犯罪防控研究中心等机构,未来将进一步促进犯罪学与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
开幕式后,多位知名学者作主题发言。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清华大学张明楷教授等专家分别从犯罪学与刑事法学关系、刑事处罚范围控制、重新犯罪治理等角度展开深入探讨。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所长周勇等实务界代表也分享了研究心得。
10月18日下午,会议设置四个平行论坛,围绕“轻罪综合治理”“信息时代犯罪防控”“行政犯防控策略”“刑事一体化实践”等议题展开分组讨论。与会代表结合理论研究与实务经验,提出了多项具有创新性的治理建议。
10月19日上午,会议进入汇报总结阶段。南京大学单勇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李政达讲师等学者分别汇报了各论坛的学术成果。随后,会议举行闭幕式,标志着本届研讨会圆满落幕。
会议期间,中国犯罪学学会还召开了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学会秘书处汇报了2025年度工作计划及财务状况,并就理事增补事宜进行表决。经讨论,理事会同意成立比较犯罪学、数字犯罪治理、粤港澳大湾区犯罪治理三个专业委员会,同时听取了原有十个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