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安全布局中,一种看似不起眼的金属材料正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金属镓。这种与稀土、超硬材料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仅掌握着全球半导体、算力、军事等领域的命脉,更成为国际博弈中的“隐形筹码”。近期,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发布的报告揭示了中国对金属镓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面临的严峻“缺镓”困境,甚至试图通过回收工业废料中的镓来缓解供应压力,这一举动从侧面印证了金属镓的战略价值。
金属镓的化合物,如氮化镓、砷化镓,被誉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光电探测、大型电子器件及军事装备等领域。其中,半导体行业占据镓消费总量的80%,随着5G、人工智能、太阳能电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其需求持续攀升。以美国F-35战机为例,其雷达、传感器、导弹系统等核心部件均依赖金属镓。然而,全球镓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中国储量达19万吨,占全球68%,而美国储量仅0.45万吨,不足中国的1/40。更关键的是,中国镓产量占全球95%以上,几乎垄断全球供应链,且提炼技术领先,成本优势显著——每吨成本不到200万元,而新建生产线需6-8年周期,短期内无法替代。
中国对金属镓的管控层层递进,逐步凸显其战略威慑力。2023年7月,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2024年12月,进一步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出口,并严格审查镓、锗、锑等材料对美出口;2025年10月,再次升级管制措施,对镓、锗相关物项与稀土加工技术实施“物项+技术”双重管控,通过延长审批周期、建立全链条追溯系统,强化战略资源保护。这一系列举措,被外界视为中国在关税战中的“底气牌”——正如分析人士所言:“水可以离开鱼,但鱼离开水就会死。”中国在稀缺金属领域的绝对垄断地位,正成为制约高端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金属镓产业链中,五家企业凭借产量与技术优势脱颖而出。全球铝业巨头中国铝业,2022年镓产量达146吨,占全球25%,2025年总产能将突破200吨,稳居全球首位。其主导的内酸法树脂提镓、离子交换提镓工艺,回收率超8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生产的4N级金属镓纯度达99.99%,可直接用于军工雷达与高端芯片制造。中金岭南则通过铅锌矿冶炼伴生回收技术,2025年上半年镓产量达8.17吨,其矿山保有镓资源量达717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焦作万方依托“煤-电-铝-铝加工”一体化布局,拥有290吨金属镓产能,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2%,机构加仓势头强劲。中矿资源通过收购纳米比亚冶炼厂,保有镓金属资源量409.62吨,平均品位139.16克/吨,机构持股数较一季度增加378家。蓝晓科技作为金属镓提取工艺龙头,市场占有率超70%,几乎垄断国内氧化铝企业废液提镓服务,其技术壁垒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环节。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文内容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决策需基于理性独立思考,请审慎阅读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