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餐饮行业在宴席市场动作频频,海底捞、麦当劳、华莱士、喜茶等众多品牌纷纷布局,引发市场关注。在结婚率持续走低、传统大宴会市场看似萎缩的背景下,这些餐饮企业为何逆势而动?背后实则隐藏着宴席经济的新变化。
海底捞在宴席市场动作不断。今年9月28日,其位于深圳罗湖IBC MALL的宴会店开始试营业,目前已承办多场婚礼和公司团建。这家店与普通门店差异明显,在门店设计上,大量运用深红、梅红、闪金等色调,营造出喜庆氛围。装修布局上,规划了仪式区、互动区及多功能包间三大空间。包间采用可拆解设计,能灵活组合或与大厅连通,主厅配备智能可升降舞台和专业声光电设备,可切换不同主题场景。
在服务方面,海底捞宴会店提供定制化服务,从“欢聚”升级为“宴聚”,针对商务宴请、家庭庆典、企业团建等场景,提供一站式定制化解决方案。以婚宴为例,接到订单后,工作人员会对接日期、人数等信息,按客户餐标定制菜单,仅收取餐费,不收取场地费和服务费,不过司仪、现场装饰物料等需客户自行准备。菜品上,按8人一桌,有3688、1988、1588、1288、888五个价位套餐,最低档客单价111元,与普通门店人均消费相当,菜品包含多种肉菜和素菜,高档套餐则有帝王蟹等高端菜品。其实,海底捞去年年底在西安就开了首家包间店,同样主攻宴请赛道,装修、菜单、菜品呈现规格更高,约70%菜品与标准店不同,客单价185元。
不只是海底捞,不少餐饮品牌也纷纷涉足宴会市场。麦当劳多次承办婚礼主题派对,华莱士推出“79元结婚套餐”,可供5到7人用餐。在奶茶成为婚礼新宠后,喜茶等茶饮品牌推出婚礼团购优惠业务。
然而,在众多餐饮品牌发力宴席赛道时,一些长期经营宴席业务的传统酒楼却生意惨淡。今年以来,广州、深圳、佛山、天津、杭州等地不少老牌酒楼相继关门,如广州的竹溪荔湖酒家、渔民新村杨箕店等。
这一现象背后,是宴会餐饮产业的深刻变化——大宴会市场萎缩,小宴会场景崛起。人口结构变化是重要原因,全国结婚登记对数自2013年达到1346.9万对的历史高位后持续下降,2024年降至610.6万对,创1980年以来最低纪录,以婚礼为代表的大宴会场景需求自然减少。
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后,对宴聚场景需求与过去不同。他们对婚礼的认知从家族仪式转向个体表达,期待婚礼轻量化。据百合佳缘数据,2023年选择10桌以内小型婚宴的新人接近六成;珍爱网2024年调查显示,超68%的年轻人可接受不办婚礼或酒席。不过,年轻人在人生重大节点更愿意下馆子请客吃饭,据结婚产业观察,非婚宴订单同比增长45%,市场规模突破上万亿元。
对于企业而言,调整经营策略迫在眉睫。一些传统酒楼因长期承接不到订单,即便投入高额装修费用升级门店,也难以扭转经营颓势,最终只能关店止损。而海底捞宴会店、包间店等“轻量化”运营模式更具成本优势,也更灵活。海底捞宴会店有27个餐位和8个包间,最多容纳200人用餐,西安包间店无大厅,只有15个包间,二者都瞄准小宴会场景,相比传统酒楼,面积和容客量小很多。华莱士、麦当劳、喜茶等品牌则通过主题化组合日常菜品,轻松抓住“非标”婚礼流量。企业若对小宴会场景进行生命周期化运营,还能提高复购率,将业务从婚宴扩展到宝宝宴、升学宴等多种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