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朵集团在零售领域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2024年全年,其核心产品深睡枕销量突破300万只,深睡被售出77万条,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120%,营收规模已达酒店业务的一半。按收入规模计算,成立仅四年的零售品牌"亚朵星球"已跻身中国家纺行业前四,其深睡枕与深睡被更在电商平台细分品类中稳居销量榜首。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酒店跨界零售的纪录,更在家纺行业掀起了一场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变革浪潮。
与传统酒店零售模式不同,亚朵的转型之路始于一场"断舍离"。2021年,在零售业务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的背景下,创始人耶律胤力排众议,将SKU从1600个锐减至500余个,聚焦睡眠场景。这一决策意味着放弃7000万元生活类年营收和2000万元利润,甚至需投入2000万元处理库存。当时正值公司冲刺美股上市的关键期,此举被外界视为"自断臂膀"。但耶律胤坚持认为:"酒店做零售的最大误区是什么都卖,而睡眠市场虽分散,却缺乏真正懂用户的产品。"
这种用户导向的思维直接体现在产品设计中。初代深睡枕研发团队曾尝试通过异形设计提升支撑性,但试睡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人体每晚翻身超20次,静态形状无法满足动态睡眠需求。于是,设计方向彻底转变——将"人适应枕头"改为"枕头适应人"。最终问世的深睡枕Pro1.0采用内部R型分区结构,通过精密计算脑窝、颈部、肩部的压力分布,实现支撑与包裹的平衡。尽管切割损耗比传统S型结构高出50%,但这款看似普通的"大白枕"上市9个月即登顶全平台销量冠军。
供应链的改造同样充满挑战。家纺行业智能化程度低,设备难以替代熟练工人,亚朵选择参考苹果模式:派工程师驻厂改造生产线,开放测试数据,甚至投资升级供应商设备。以深睡枕Pro3.0为例,为确保大货体验与样品一致,团队提出了近乎苛刻的标准,最终通过与供应商共同研发新型切割工艺达成目标。这种"与供应商共同进化"的策略,使亚朵在传统行业中建立起技术壁垒——其制定的"深睡标准"将舒适感量化为动态稳压系数和动态控温系数,深睡被Pro2.0的被内温度可稳定维持在30±2℃。
渠道策略上,亚朵展现出独特的"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线下依托全国近2000家酒店、20万个房间构建真实使用场景,年入住间夜数达5500万,让消费者在睡眠中直接体验产品;线上则抓住内容电商红利期,通过"全平台同价、不参与价格战"的策略,以90%的线上收入占比实现弯道超车。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亚朵星球枕头市场份额达25%,超过第二至第十名总和,退货率与差评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同样渗透在服务体系中。2016年,亚朵首创"差评不过夜"制度:每晚九点,酒店总经理需在大群中剖析当日典型差评,当日给出解决方案。这一制度曾引发管理层争议,但耶律胤坚持:"组织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差评闭环速度代表解决用户痛点的决心。"如今,该制度已升级为更注重长期价值的服务评价体系,将考核重点转向安全、卫生等基础环节,通过飞行质检和1000万元专项基金保障用户体验。
在产品迭代方面,亚朵展现出科技公司般的敏捷。深睡枕每年升级一代,深睡被每两年迭代一次,核心产品均与香港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联合研发。耶律胤将苹果视为标杆:"iPhone已更新17代,我们的枕头才到3.0,被子才2.0。"这种长期主义思维背后,是对慢行业特性的深刻认知——酒店与睡眠都需要持续打磨体验,才能建立真正的竞争壁垒。正如其UBG总裁牧昆所言:"改变行业很难,但迈过去,就有更多人能睡上好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