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免费短剧的流量红利逐渐消退,一场围绕变现效率的暗战正在短视频行业悄然打响。字节跳动旗下红果短剧近期开启的“搜同款”带货功能,成为这场变革的最新注脚——用户在观看剧集时,画面中会随机弹出商品识别按钮,点击即可跳转至同款商品购买页面,这一功能目前已覆盖平台内大部分剧集。
这项看似简单的功能背后,实则是字节跳动构建“内容+电商”生态的精密布局。据测试用户反馈,在热门剧集《十八岁太奶奶驾到3》中,角色穿着的皮衣、针织衫等服饰会触发“搜同款”提示,点击后直接跳转至抖音品牌旗舰店。更值得关注的是,红果站内的“订单”入口已与抖音电商全面打通,用户不仅能查看剧集同款商品,还能同步管理抖音电商的订单进度,实现跨平台购物闭环。
技术瓶颈与商业规则的模糊性,成为这项功能推广的两大障碍。多位测试用户指出,AI识别系统存在明显误差:部分清晰可见的服饰未触发识别,而推荐商品与剧中款式差异较大。更令内容方困惑的是,平台尚未就带货收益分配与创作者达成明确协议。某头部短剧公司公关透露,其新剧上线时对“搜同款”功能毫不知情,“这是平台的单方面操作,我们既未参与规则制定,也不清楚分成模式”。
用户增长放缓的现实压力,迫使红果必须寻找新的变现路径。第三方数据显示,其月活跃用户环比增速从2024年末的5.06%持续下滑至2025年5月的1.50%,用户规模扩张明显乏力。传统广告植入与付费解锁模式已难以支撑亿级流量的转化需求,而“剧情种草+即时购买”的电商模式,恰好能将用户对角色穿搭的兴趣直接转化为消费行为,这种“无感变现”方式既保留了内容属性,又挖掘了商业价值。
对比行业其他玩家的探索,字节的生态协同优势愈发凸显。优酷2014年推出的“边买边看”功能,因需跳转至淘宝导致转化率低迷;爱奇艺今年上线的内容电商板块,仍停留在官方周边售卖阶段。而红果直接接入抖音电商的成熟供应链,用户从商品识别到售后退换的全流程,均可在红果或抖音App内完成,这种“双端互通”体验解决了跨平台操作的痛点。
字节的野心不止于短剧带货。其AI产品豆包已开始嵌入抖音商品链接,当用户咨询穿搭建议时,系统不仅会推送相关视频,还会直接展示购买链接。这种“被动种草”与“主动推荐”的结合,形成了覆盖内容场景与对话场景的双重流量入口。从红果的沉浸式货架到抖音的交易闭环,再到豆包的智能推荐,字节正将内容获客、流量转化与智能补位的链条编织成一张覆盖多场景的电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