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举措,更是必然趋势。
观势者明,析势者智,顺势者成。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走进区域重大战略覆盖的重点城市,寻找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熠熠生辉的亮点,开启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深调研第3季活动——今年5月至8月,羊城晚报携手全国多家媒体开展新质生产力全国行,通过深调研报道为读者呈现科技创新潮涌,产业迭代风起,数智化动能澎湃的新质生产力“焕新”图景。
2022年6月13日,安徽在全国科技创新“棋盘”上落下的“关键一子”——印发《“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在合肥划出一片“试验田”,大刀阔斧进行科技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在这里,集聚了1391家创新型企业。安徽中科星驰自动驾驶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科星驰”)就落子于此。
在合肥,走进“科大硅谷”,羊城晚报与新安晚报共同深入科创和产业一线,探寻其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秘笈”。
匹配市场场景需求的实验室技术转化
2021年12月,彼时还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的王智灵博士,在认定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国家政策相对倾斜的情况下,遇上了志同道合的创始团队,双方一拍即合,共同创立了中科星驰。如今,他也是中科星驰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
“我们在这个时间点进行成果转化,既有机缘巧合的地方,也有必然的因素。”王智灵表示,自此,中科星驰开始专注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提供软硬一体智能驾驶系统、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和车云一体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萝卜快跑、文远知行的问世让无人驾驶成为热门。事实上,早在市场需求之前,中科星驰的核心团队就聚焦于自动驾驶领域,“我们在科学岛上做了15年的无人驾驶的技术研发。”
如何做到多年坚持,王智灵给出的说明是,“因为安徽、合肥给了我们这份底气,‘科大硅谷’给了我们这份助力”。
区别于从互联网风里刮出来的自动驾驶,中科星驰的故事是从实验室里“长”出来的。在王智灵看来,国内的自动驾驶公司非常多,但是自动驾驶研究转化成产品是一件复杂的事。“对于自动驾驶公司发展而言,应具备将成果、产品和真实的场景需求结合的能力。”
从实验室走向真正的场景需求中,这当然不是一件易事。当前,中科星驰聚焦智能车载、自动驾驶商用车两大业务。合肥开拓了新场景,得以让新技术、新产品先试先用;“科大硅谷”通过场景嫁接资源,为中科星驰链接到更多的投融资机会和合作项目。
基于此,中科星驰聚焦汽车智能化与安徽汽车“首位产业”发展所需,研发“星驰天工”车端智驾系统与“星驰苍穹”云端智驾系统,打造了智能车载核心部件。目前,公司旗下智能车载业务多款产品已获主机厂定点,自动驾驶商用车业务已在多个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运营。
自动驾驶商用车或是无人驾驶的未来场
4月13日至14日,在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研讨会暨合肥“创投城市计划”专场活动现场,完成了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首批标准制定签约。全空间无人体系起势之初便“投注”合肥、“安家”合肥,而中科星驰也是这一体系数据中心通用要求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2024年安徽省十大智能网联汽车典型示范应用场景”中,合肥骆岗公园智能网联场景、蒙城县智能网联观光巴士场景、大众(安徽)智慧物流配送场景更是纷纷入选。王智灵表示,这三个场景囊括了游客丰富的园区道路、城市公开道路和县域部分,都极具代表性。
王智灵介绍道,合肥骆岗公园去年9月开园以来,公司共投放了14辆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包括4辆L4级无人驾驶观光巴士、4台无人驾驶清洁车、6台无人驾驶售卖车。
当被问及当前无人驾驶的3个热门城市——合肥、武汉、广州之间如何各有千秋时,王智灵先谈到的是相同。“主机厂是城市无人驾驶发展的基石,合肥的7个主机厂、广州的广汽、武汉的东风,这是这三个城市能脱颖而出的产业基础。”围绕不同,王智灵认为,合肥、武汉、广州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倾向并不一致。相比之下,合肥更聚焦于智能化方向、将智能汽车与芯片产业相关联。
“目前合肥已经吸引了从整车厂到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个体系,当城市培养出一个产业后,产业链能自发发挥自己的能力,企业在其中也能更容易找到各战略供应商。”王智灵表示,将智能化、芯片的产业优势和无人驾驶相结合,就是合肥基于自身产业发展而诞生出的特点。
中科星驰探索的领域涵盖了城市园区、矿山、港口等多个场景,似乎没有边界,但逐步聚焦于低速、封闭和半封闭的应用场景。在王智灵的规划里,自动驾驶商用车业务是未来最大的市场,也是提高生产力的最有效手段。
文丨记者 杭莹
图丨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