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颠覆性的宇宙学研究近日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快报》上揭晓,挑战了长久以来关于“暗能量”存在的普遍认知。这一新发现或将引领我们对宇宙膨胀现象的理解进入全新阶段。
长久以来,天体物理学家们一直认为宇宙在各个方向上的膨胀是均匀且一致的。为了解释观测到的宇宙加速膨胀现象,科学家们引入了“暗能量”这一假设性概念,认为有一种尚未被探测到的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然而,这一理论始终伴随着争议与质疑。
近日,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一项新研究中提出了不同观点。他们通过对超新星光变曲线的深入分析,揭示出宇宙膨胀实际上并非均匀进行。这一发现支持了一个无需依赖“暗能量”的宇宙膨胀模型——“时间景观”模型。该模型认为,观测到的光被拉伸的现象并非宇宙加速膨胀的直接证据,而是由于我们如何测量和校准时间与距离的方式所致。
根据“时间景观”模型,引力强度对时间流逝速度产生影响。具体而言,在引力较强的区域,如银河系内部,时间流逝较慢;而在引力较弱的区域,如宇宙空洞中,时间则流逝得更快。因此,同样的时钟在银河系中会比在宇宙空洞中走得慢。这种时间流逝速度的差异导致在宇宙空洞中观测到的空间膨胀更为显著,从而产生了宇宙加速膨胀的错觉。
研究团队表示,他们的发现表明无需引入“暗能量”来解释宇宙加速膨胀的现象。这一发现有望为解决宇宙膨胀相关的一些关键问题提供新的视角。然而,要使“时间景观”模型得到广泛认可,还需更多观测数据的支持。欧洲航天局的欧几里得卫星以及美国航天局即将发射的罗曼空间望远镜将承担这一重要任务,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