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冬季气温的逐渐下降,一个关于网约车的新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乘客反映,打到“臭车”的概率似乎比夏季有所增加。这一话题在12月23日晚间迅速冲上热搜,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
事实上,网约车异味问题由来已久。此前,一位在抖音平台上拥有超过150万粉丝的网红“—馬冬”就曾发布视频,吐槽自己打到的一辆网约车异味严重,开窗太冷,关窗又臭,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让人几乎要晕车。这条视频下方,近5000条评论几乎都在诉说着类似的打车经历,可见这一问题并非个例。
面对这一困境,网约车平台滴滴在官方微博上发表声明,向乘客表示歉意,并承认自己在提供清新出行环境方面做得不够。滴滴表示,目前正积极开展“异味车”治理专项行动,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乘客的用车体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滴滴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上线了“拉黑异味车”功能。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如果遇到不好的体验,可以通过滴滴App的行程中页面操作,在未来12个月内选择“不乘坐该车辆”。同时,滴滴还对车内空气差评率较高的司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暂停服务培训学习、开展正向激励考核等,以期改善乘客的体验。
然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仅仅依靠约束司机行为或许并不足够。不少专职网约车司机表示,他们每天至少要开十四五个小时的车才能维持生计,长时间处在这个狭小空间内难免会产生一些味道。例如,滴滴司机刘师傅就坦言,“异味车”问题司机确实负有一定责任,但也是出于无奈。他们也想保持车内干净整洁,但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
据真实故事计划报道,有上海网友曾发帖称,上海10个网约车司机中,有9个都睡在车里。这些司机表示,由于工作强度大,他们甚至没有时间回家休息,只能把车当作家。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加上个人休息时间无法保证,使得司机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车内卫生环境。
更为严重的是,为了提神醒脑,不少网约车司机依赖速溶咖啡、槟榔、香烟等物品,这些物品进一步加重了车内的异味,降低了乘客的体验感。而背后的原因则是网约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司机们的收入越来越难以维持生计。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显示,从2020年至2023年,全国网约车驾驶员证增加了368.1万本,增幅高达127%。然而,同期全国网约车订单量的增幅却不到11%,人均订单量也从280单下降到136单。订单增长赶不上司机增长,使得网约车市场竞争再次白热化。为了吸引乘客,平台不得不加大优惠券的发放力度,但这进一步压缩了司机的收入。
因此,要解决网约车“臭车”问题,仅仅依靠乘客“拉黑”司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包括改善司机的工作条件、提高司机的收入水平、加强车内卫生环境的维护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乘客提供一个清新、舒适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