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光伏行业的硅料龙头们曾在上行周期中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好景不长,如今它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华夏能源网深入调查,自今年5月份硅料价格跌破现金成本以来,硅料龙头企业纷纷陷入大面积亏损。协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通威股份四大硅料巨头,在二三季度合计亏损额超过92亿元。尽管从资产负债率来看,上游硅料企业表现优于下游厂商,多数在60%以下,但停产检修、降薪裁员等现象依然频发。即便是自认为是“优质产能”的硅料龙头,也难以逃脱内卷带来的巨大压力。
这一困境的根源,在于光伏行业过去两年的军备竞赛式扩张。当时,各大企业纷纷加码产能,埋下了过剩的隐患。如今,这些过剩的产能成为企业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对未来充满担忧与恐惧。
亏损的阴霾笼罩在硅料企业上空。协鑫、新特、大全等企业在财报中披露了巨额亏损,而通威股份也未能幸免,由盈转亏。库存减值损失也让龙头企业雪上加霜。大全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合计13.67亿元,通威同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更是高达32.87亿元。
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命脉,而业绩亏损和存货跌价直接冲击了硅料企业的现金流。通威股份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大幅缩水,新特能源同样遭遇现金流紧缩。大全和协鑫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也呈现负值,资金链压力巨大。
面对困境,硅料企业纷纷采取措施自救。协鑫科技通过配售股份和发行可转债,筹集资金以补充现金流;通威股份则研究减产方案,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生产安排;亟需A股上市的新特能源,则将开工率降至低位,并进行全面检修和提质降本的改造。
然而,尽管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但硅料库存依然居高不下。自5月中旬以来,硅料价格持续走低,多数种类的硅料价格挣扎在3万元区间,远低于企业的成本线。虽然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但多晶硅库存却逐月攀升,从6月底的25万吨增至11月底的40万吨。
硅料行业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产能严重过剩。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为230GW-260GW,而硅料年产能却远远超过这一需求。目前,行业硅料产能达到265万吨,还有80多万吨已建成但延迟投产。仅四大龙头的合计产能,就已经超过了市场需求。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硅料行业开始自救。相关部门出台新标准,推动不符合标准的老产能尽快退出。同时,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推行“限价、限产”方案,对组件划定成本红线,并实行“配额制”限产。这一举措得到了33家企业的响应,基本覆盖了市场上绝大部分硅料产能。
在行业自律公约签订后,成效初步显现。多晶硅企业纷纷检修或降负荷,产量预期下降。同时,市场订单数量和价格也有所改善。虽然当前这些变化受到枯水期到来、节前备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多方一致认为,在行业反内卷举措下,随着产量的下调和库存的下降,硅料的拐点或许即将来临。
通威股份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多晶硅环节进入去库阶段将是价格反弹的必要条件之一,行业自律行动也有望加速这一过程。硅业分会也预计,未来多晶硅价格有望逐步理性回归。
然而,价格复苏之路并不平坦。部分停产的产线可能随价格回升重新进入市场,抑制价格上涨;同时,多晶硅价格复苏还将取决于下游产业的景气程度。硅料企业仍需保持警惕,继续采取措施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