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一项震撼人心的科研成果,这项成果由该院的专家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的珍贵样品进行深入研究后取得,并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研究显示,月球的磁场强度在约28亿年前可能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反弹,这一发现颠覆了科学界对月球磁场长期以来逐渐衰弱的传统认知。
一直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月球的磁场在约31亿年前开始急剧减弱,并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然而,此次通过对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的详细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月球的磁场强度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似乎经历了一次意外的“复兴”。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月球磁场演化研究中的关键空白,还为理解月球内部动态和磁场发电机的运作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月球磁场发电机的演化过程一直是行星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地球拥有一个强大的磁场,这个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中的导电流体运动产生的,它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地球免受宇宙射线的侵袭,为生命的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月球在遥远的过去也曾拥有类似的磁场发电机,因此,揭示其演化过程对于理解月球的内部结构、热历史以及表面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科学界对月球磁场的研究一直受到样品限制的挑战。过去的月球样品主要来自阿波罗任务带回的月球正面样本,对月球背面的磁场演化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嫦娥六号任务的成功实施,首次实现了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为人类提供了首批来自月球背面的宝贵样品。
这些样品来自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阿波罗撞击坑,喷发年龄约为28亿年,正好处于月球磁场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通过对这些样品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样品中记录的古磁场强度达到了5至21微特(μT),中值为13微特,这一强度远高于此前认为的月球磁场在31亿年后长期保持的低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及其团队,联合国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对这些珍贵的月球背面玄武岩样品进行了细致的磁学研究。他们发现,这些样品中的古磁场强度指示了月球磁场在28亿年前可能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反弹,这表明月球的磁场发电机在早期的急剧减弱后可能重新被激活。这一发现引发了科学界对月球磁场发电机运作机制的新一轮探讨。
审稿人对这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项具有高度原创性的工作,填补了月球古磁场记录中长达十亿年的空白,并首次提供了来自月球背面的古磁场测量结果。这一发现不仅为月球磁场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理解月球的内部动态和表面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研究团队还对比了不同的磁场发电机模型,发现嫦娥六号玄武岩记录的古磁场强度与基底岩浆洋模型产生的场强最为一致。然而,他们也不排除其他机制如进动发电机或内核结晶可能为月球发电机提供补充能量的可能性。这些发现将进一步推动科学家对月球磁场发电机运作机制的研究,为人类揭示月球的神秘面纱提供新的视角。
随着嫦娥六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将不断迈向新的高度。未来,随着更多月球样品的采集和分析,相信科学家们将能够揭示更多关于月球磁场演化和内部动态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