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车厘子,这一往年冬季水果市场中的“贵族”,今年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销售寒冬。在社交媒体的热搜榜单上,“车厘子价格暴跌至每斤15元”的话题赫然在目,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一令人惊讶的价格,源自广州某知名果品批发市场的统计数据。自11月起,新一季的智利车厘子陆续进入中国市场,预计进口总量将超过8000自然箱,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0%。然而,与预期相反的是,尽管产量大幅提升,但销售情况却远未达到预期,零售商的采购意愿也显得颇为冷淡。
面对这一困境,车厘子的批发价格不得不一再下调,从去年同期的每斤50元左右跌至如今的20元档,甚至出现了单J品种每斤仅售15元的“惊爆价”。这一价格腰斩的现象,也引起了央视财经频道的关注。
回顾往昔,冬季品尝甜美爽脆的进口车厘子,曾是一种备受追捧的“轻奢时尚”。许多家庭都会在冬季购买一箱车厘子,无论是自家人享用还是招待客人,都显得倍儿有面子。然而,随着元旦假期的结束,今年的冬季已经过半,智利车厘子的销售却陷入了困境。
近年来,得益于农学自媒体博主的科普,中国消费者逐渐意识到,所谓的“车厘子”其实就是原产自欧洲的甜樱桃品种,与我国的本土樱桃有着亲缘关系。那么,为何车厘子这种原产自欧洲的水果,如今最主流的产地却在南美洲的智利呢?
这还要追溯到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那时,樱桃品种被带到了全球各地,寻找最适合它生长的土地。智利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为了樱桃的理想家园。智利横跨南纬20°到南纬56°,南北气候差异巨大,使得全国各地的车厘子成熟时间各不相同,能够稳定地一批接一批出货。从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2月,智利车厘子拥有长达5个月的采收期,这一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无人能敌。
智利车厘子的成熟采收期恰逢北半球冬季,正值物产相对贫瘠的时期,因此具有巨大的出口优势。同时,智利位于太平洋东南岸,夏季雨水少、光照充足,生产出的车厘子含糖量高、品质优越。这些优势使得智利车厘子在北半球的冬天备受欢迎。
2008年,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我国与智利签订了协议,允许进口符合检疫标准的智利甜樱桃和李子。自此,“车厘子”这一洋名水果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掀起了一股热潮。
然而,今年的销售情况却大相径庭。为了迎合中国市场的需求,智利方面不仅专门设计了“樱桃快航”路线,缩短运输时间确保品质,还在品控上下了大功夫。智利樱桃出口委员会甚至出台了规定,要求出口到中国市场的车厘子必须是“大果”,以迎合中国消费者注重品质和面子的消费心态。
但尽管如此,智利车厘子今年的销售依然惨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历了特殊时期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储蓄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不再盲目追求“高级感”,而是更加注重性价比。
另一方面,随着智利车厘子在华销量的增长,智利本地新增的种植户也逐渐增多,导致产量过剩、供过于求的局面出现。这一变化直接倒逼了车厘子价格的下跌。
智利车厘子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在国内备受欢迎的莲雾、释迦果、阳光玫瑰葡萄等水果,也都随着产量的增加和冷链运输技术成本的降低,价格逐渐变得亲民。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后续车厘子货轮的陆续抵达,智利车厘子的价格还有可能进一步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