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制药,一家专注于仿制药与创新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近日陷入了严重的财务造假风波。该公司发布公告,宣布自1月7日起,其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也将变更为“*ST普利”。
此次危机的根源在于普利制药被曝出涉及超过10亿元的财务造假。根据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普利制药在2021年和2022年的年报中存在虚假记载。具体而言,这两年中,公司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金额合计高达10.31亿元,占两年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31.08%;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更是达到了6.95亿元,占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76.72%。
面对如此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普利制药或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如果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其股票将被终止上市,同时可转债也将同步终止上市或者挂牌。这无疑给普利制药的未来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普利制药的暴雷并非突如其来,早在2024年4月,海南证监局就因发现公司在2021年和2022年年度报告中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对公司采取了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随后,普利制药因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报,再次遭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
在立案调查近两个月后,普利制药发布了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以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然而,这些更正事项并未得到会计师事务所的认可,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质疑和关注。2024年7月,普利制药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再次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普利制药财务造假的细节逐渐浮出水面。据证监会披露,普利制药在2021年和2022年通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的方式,虚假确认药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其中,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4.366亿元,占当年披露营收的28.94%;2022年多计营收4.566亿元,占当年披露营收的25.28%。公司还将不具有控制权的贸易业务按总额法核算,导致这两年多计营收分别达0.780亿元和0.593亿元。
对于这一系列的违法行为,证监会计划对普利制药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罚款。同时,公司董事长范敏华、副总经理罗佟凝等涉事6人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罚款,其中范敏华更是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普利制药的造假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对其自身的声誉和业绩造成了严重的打击。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由盈转亏,录得营业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仅0.34%;而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亏损0.98亿元和1.25亿元,同比减少幅度惊人。
值得注意的是,普利制药的股价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自造假风波曝光以来,公司股价持续下跌,截至某时间点已跌至7.72元/股,较2021年的历史高点下跌了86.3%,市值也缩水至不足35亿元。
在这场风暴中,众多机构投资者也未能幸免。其中,中欧基金的顶流基金经理葛兰就因重仓普利制药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据悉,葛兰在普利制药上市初期就开始买入其股票,并随着股价的上涨不断加仓。然而,在普利制药股价腰斩后,葛兰也不得不选择割肉离场。
尽管普利制药已经发布了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但市场对其的信任度已经大打折扣。未来,普利制药能否重建市场信心、走出困境,仍是一个未知数。
此次事件也再次提醒了投资者和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审慎。只有通过严格的监管和透明的信息披露,才能维护市场的公平和公正,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诚信经营、合规运作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任何试图通过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最终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