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航天事业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嫦娥六号成功从月球取回两公斤月壤,还迈出了构建月球基地的重要一步——利用月壤制作月壤砖。这一消息引发了公众对太空探索的无限遐想,其中,关于能否在月球土壤中种植食物的讨论尤为热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科学家们早已在这一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
就在不久前,中国太空水稻试种成功的消息传来,俄罗斯媒体对此表示高度关注,称赞太空水稻“更甜更营养”。那么,中国为何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研究太空水稻呢?这背后的原因远不止于提升口感。
实际上,太空水稻的研究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未来太空移民提供食物自给自足的解决方案。2022年,中国启动了太空水稻培育项目,成为全球首个在太空实现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的国家。科研人员精挑细选了40克“航聚香丝苗”种子,搭载神州十四号飞船进入太空,经过120天的试验,成功收获了太空水稻种子。
这些太空种子在地球上的表现令人惊喜。它们不仅具有更高的活力,还能成功繁衍后代。在华南农业大学的温室里,第一代太空水稻种子经过一年的培育,成功诞生了第二代太空水稻。如今,由这一万粒种子长出的水稻已经是第三代了。这些太空水稻在形态和基因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展现出独特的性质。
从外观上看,太空水稻的植株分蘖数明显多于普通水稻,叶片也变得更大。然而,这种大叶子可能会互相遮挡光照,影响光合作用。科研人员正在通过分子途径进行改造,以解决这一问题。太空水稻的稻壳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外稃尺寸变得细长,导致稻壳无法正常关闭。这一变化的具体原因仍在研究中。
在基因方面,太空水稻的突变是随机且多样的。这些突变使得太空水稻在营养成分上表现出令人惊喜的变化。太空水稻所含的葡萄糖、果糖含量是地球种子的5-6倍,蛋白质含量也多于地面种子。虽然淀粉含量与普通水稻基本相同,但淀粉成分却有所差异。这些变化使得太空水稻口感更甜,营养价值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