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辉超市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将面临归母净利润亏损14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预计达到亏损22.1亿元,这一数字相较于去年同期的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标志着永辉超市已连续四年未能实现盈利。
面对持续的经营困境,永辉超市似乎找到了新的转机。去年,永辉超市宣布向胖东来学习,双方迅速达成合作,对部分门店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即所谓的“胖改”。截至2024年底,永辉超市已完成31家门店的调改工作。其中,上海首家“胖改”门店在重新开业后,因人流量激增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其他经过改造的门店也在恢复营业后取得了人流和营业额的双重提升。
然而,“胖改”带来的热度并未能完全解决永辉超市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消费者对“胖改”后的门店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只是形似而神不似。更重要的是,永辉超市在“胖改”后的首份成绩单并不理想,依然未能摆脱亏损的阴影。
永辉超市的困境不仅仅体现在连续亏损上,更在于其在新零售市场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社区团购、新零售等新业态的兴起,对传统超市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永辉超市在转型尝试中也屡遭挫折,无论是“超市+餐饮+O2O”的超级物种,还是mini店、仓储会员店等模式,都未能取得成功。
在此背景下,永辉超市选择了与胖东来合作,希望通过“胖改”来实现自救。胖东来作为一家在河南地区深耕多年的超市品牌,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永辉超市希望通过学习胖东来的经验,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胖改”主要集中在门店关闭优化、员工福利提升和门店整改三个方面。永辉超市关闭了62家经营不善的门店,并对剩余门店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整改内容包括增加生鲜区和熟食区、引入胖东来自有品牌、调整超市结构和动线布局等。同时,永辉超市还大幅提升了员工福利,基层员工工资普遍提升了35%以上。
然而,“胖改”并非万能神药。尽管部分门店在整改后取得了人流和营业额的提升,但整体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部分消费者认为永辉超市的“胖改”只是模仿胖东来,缺乏自身的特色和个性。同时,永辉超市在“胖改”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包括涨薪、增员、设备设施更新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业绩。
除了“胖改”外,永辉超市还在积极寻求其他自救之路。公司启动了全国供应链去KA工作,包括搭建自有品牌体系、筹建中央工厂等,以提升自身的供应链能力。同时,永辉超市还表示将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永辉超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供应链整合难度大、数智化改革需要时间和投入等。同时,新零售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永辉超市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脱颖而出。
尽管永辉超市在自救之路上遇到了诸多困难,但公司并未放弃努力。除了与胖东来合作外,永辉超市还在积极寻求其他合作伙伴和投资机会。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在收购永辉超市后,也表示将为其提供自有品牌开发资源和经验。
未来,永辉超市能否通过“胖改”和数字化转型实现自救,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无论如何,永辉超市在自救之路上的努力都值得肯定。作为一家曾经辉煌的零售巨头,永辉超市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新零售市场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