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璀璨舞台上,2025年CES全球消费电子展刚刚落下帷幕,这场被誉为“科技春晚”的盛会,再次将全球的目光聚焦于科技创新的前沿。此次展会,人工智能(AI)成为无可争议的焦点,各大厂商纷纷亮出AI戒指、AI吊坠以及AI陪伴机器人等智能终端硬件产品,其中AI智能眼镜更是成为了各大品牌的“必争之地”,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热度。
据CES官方统计,参展企业中,涉及“AR/VR/XR”技术的企业数量超过了300家,现场展示的AI/AR眼镜款式更是接近50款,充分展示了这一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2024年被视为“AI元年”,AI技术开始真正意义上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如果说2024年的科技界主旋律是“百模大战”,那么2025年或将迎来“百镜大战”,AI眼镜行业有望迎来真正的爆发。
在技术的推动下,AI眼镜已经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幻想。早在2012年,谷歌曾推出Google Glass,但受限于续航、性能、价格及外观等问题,未能获得广泛认可。然而,这并未阻止科技大厂对智能眼镜的探索。历经多年发展,VR、AR、AI眼镜在形态和技术上逐渐成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市场定位。
VR眼镜通过完全虚拟的环境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体验,meta的Quest、字节跳动的PICO以及苹果的Vision pro等产品成为了市场的代表。AR眼镜则通过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现实世界中,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的信息展示,如内置显示屏的AR眼镜,能够在用户眼前呈现虚拟画面。
AI眼镜则更加注重智能交互功能,不仅具备AR眼镜的虚拟信息叠加能力,还通过AI技术实现了更加智能的交互体验。其中,无显示屏的AI眼镜凭借其轻便、续航能力强以及佩戴舒适度高等优势,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这类眼镜主要通过音频和摄像头识别来实现交互,如meta与传统眼镜品牌Ray-Ban联合推出的Ray-Ban meta眼镜,就是无显示屏AI眼镜的代表作。
Ray-Ban meta眼镜凭借其强大的硬件配置,包括1200万像素的摄像头、定制扬声器以及高通骁龙AR1Gen1芯片,以及meta AI(LLaMa3大模型)技术的支持,实现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实时翻译、导航辅助、健康监测等多种智能功能。自2023年问世以来,Ray-Ban meta眼镜的销量已经高达200万副,成为AI眼镜市场的佼佼者。
在Ray-Ban meta眼镜的引领下,国内外巨头纷纷加速布局AI眼镜市场。国内大厂如阿里、百度、小米等都已经或计划推出搭载大模型功能的AI眼镜产品。创业公司同样不甘示弱,包括李未可、蜂巢科技、闪极科技等在内的多家企业,也已经发布了搭载大模型功能的AI眼镜产品。这些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AI眼镜市场的产品线,也加剧了市场竞争。
价格战在AI眼镜市场已经悄然打响。Ray-Ban meta眼镜的售价约为2200元起,而国内品牌雷鸟V3 AI眼镜则以1799元的定价入市,比前者便宜了约400元。闪极AI“拍拍镜”和蜂巢科技的界环AI智能眼镜更是将价格打到了千元以下,分别为999元和699元起。随着大模型厂商的进一步降价,国产AI眼镜的售价有望再次下探,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然而,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要打破价格战的僵局,AI眼镜厂商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近期,国内创业公司Rokid Glasses率先推出了一款AI+AR眼镜,通过光波导技术实现了信息叠加显示效果,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直观的信息展示方式。这款眼镜的推出,不仅展示了AI眼镜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潜力,也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AI眼镜有望成为未来智能穿戴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据Wellsenn测算数据,到2030年,全球AI智能眼镜出货量有望达到8000万部,渗透率约为4.3%。可以预见的是,AI眼镜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百镜大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