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龙马寺场:五百载古韵悠长,宝墩连城传奇今何在?

时间:2025-02-07 12:14:54来源:潘坤编辑:快讯团队

在新津区宝墩镇宝墩村的东南方向,隐匿着一处名为龙马寺场的古老市集,距离村落约500米之遥。这里有一条从北向南延伸、长约500米的土埂,尽管中途有所间断,但因其与宝墩古城的一条土埂遥相呼应,且形态相似,曾在20世纪50年代被当地人误认为是宝墩连城的延续。

龙马寺场的得名,源自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相传在明朝宣德年间,当地人口稀少,某日,老君山老子庙的一位道长连续三夜梦见一龙首马身的奇异之物。道长心生好奇,遂带领弟子循梦中之景探寻,最终在宝墩东南侧发现了一条形似马环、顶端翠竹摇曳的土埂,宛如龙须飘动。道长认为此乃天降龙马之神物,于是率众跪拜,感激上苍赐予龙马精神,此地也因此得名“龙马”。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朝正统年间,一位道长出面,号召各地官民捐资,在马环墩下修建了一座名为龙马寺的道观。此后,龙马寺逐渐繁荣,至明天启年间,已有近30户人家在此定居,街市也日渐扩大。然而,明朝末期的战乱导致新津人口锐减,龙马寺也仅剩下数户人家,市场消失。清初“湖广填四川”后,龙马寺的人口才逐渐增多。

龙马寺场的布局古朴而有序,一条正街由北向南延伸,长约300米;一条横街从正街南头向东伸展,长约150米。街上的房屋大多保留着清朝末期的风貌,土坯墙、泥砖墙与麦草或谷草屋顶相映成趣,晚清时期的木架楼房更是增添了几分古韵。位于南场口西面约200米处的老董祠堂,更是龙马寺的一张老旧名片。

龙马寺的建筑错落有致,虽然地处新津西北边沿,交通不便,但凭借其独特的商贸特色,依然吸引了众多场客。旧时,人们常以“龙马寺,不讲理,逢双赶场人开挤”来形容这里的热闹场景。每逢场期,各地民众便络绎不绝地前来赶集,街上人流如织。

尽管龙马寺没有本地特产,也没有大宗物资交流,但其商贸活动却十分活跃。买卖市场、商铺及各类摊贩应有尽有,各种民生物品琳琅满目。市场坝位于正街北头,西边是猪市坝、牛市坝,东边则是米市、糠市、菜市等。每逢赶场日,这里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在龙马寺街上,行商执业者皆讲人情、重礼仪,以谦让接客,用和气生财。其中,民国中期在正街北段西面开饭馆的李泽孝,因所做的猪肝、腰花细嫩鲜香而远近闻名。他不仅厨艺高超,而且对客人和蔼可亲,时常加量不加价,因此被人称作“李大方”,饭馆也因此更名为“大方饭店”。还有开点心铺的游积山、开糖铺的周某某以及卖肉的李碧兰等人,他们各自在行业中都有着良好的口碑。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龙马寺的商贸活动也逐渐式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马寺仍为双日场期,但1958年公社化后,场期被取消。改革开放后,龙马寺虽然恢复了场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近三分之一的街面旧房被逐年改建。2004年9月,龙马乡并入新平镇,龙马寺成为新平镇龙马村的一部分,场期消失,龙马寺也名存实亡。

尽管如此,龙马寺场依然承载着当地人的记忆与情感。那些古朴的街房、热闹的市井生活以及那些曾经在这里留下足迹的行商执业者,都将成为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篇章。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