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JWST新图揭秘:原恒星HH30的壮丽双极射流与行星形成奥秘

时间:2025-02-07 16:00:55来源:知新了了编辑:快讯团队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自成功发射以来,为人类揭开了宇宙神秘面纱的全新篇章。近日,一张关于原恒星“HH30”的震撼图像,再次展示了JWST的卓越观测能力。这颗最初由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的赫比格-哈罗天体,在JWST的镜头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细节。

JWST作为有史以来最先进的空间天文台,自2021年圣诞节当天发射以来,一直在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的拉格朗日点默默工作。其6.5米的镀金镜面与强大的红外仪器相结合,能够穿透尘埃,深入探索恒星、星系乃至系外行星大气的奥秘。此前,JWST已经为我们带来了众多深空奇观,揭示了早期宇宙的神秘面貌。

赫比格-哈罗天体是恒星形成区的一种特殊现象,当新生恒星的电离气体高速喷射并与周围星际物质碰撞时,会形成这些明亮而小巧的星云。HH30正是这样的天体,其双极射流以惊人的速度穿越太空,产生冲击波并加热周围气体,使其发出可见光和红外光。这些天体往往短暂而多变,它们的演化过程在几千年的时间内不断上演。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HH30,天文学家们将JWST、哈勃太空望远镜(HST)和阿塔卡马大型毫米阵列(ALMA)的图像进行了结合。这一跨学科的合作使得天文学家们能够在多个波长下观察圆盘的外观,从而捕捉到前所未有的细节。在新发布的图片中,HH30的复杂结构清晰可见,令人叹为观止。

JWST以其强大的红外能力著称,能够追踪亚毫米大小的尘埃颗粒的位置。而ALMA则进一步探索了毫米大小的尘埃颗粒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这些较大的尘埃颗粒与较小的颗粒在圆盘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较大的颗粒似乎在圆盘内迁移并沉淀成薄薄的一层,这被认为是行星系统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颗粒的聚集最终将形成更小的岩石,进而演化成行星。

此次研究不仅揭示了HH30中尘埃颗粒的行为模式,还发现了许多相互嵌入的不同结构。一个狭窄的高速射流从中央圆盘中喷涌而出,被更宽、更圆锥形的向外气体流所包围。这些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系外行星系统形成机制的理解,还为探索太阳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