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市场的风云变幻中,2024年似乎成为了一个分水岭。高端白酒品牌面临动销乏力、流通不畅、库存高企的多重压力,市场信心遭遇重挫,有人甚至悲观地称之为“高端化神话破灭的一年”。然而,在这一片阴霾之下,光瓶酒却如同一股清流,逆势上扬,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高端白酒的困境,从各大酒企的三季报中便可见一斑。五粮液虽保持增长,但增速已大不如前,市场需求的疲软显露无遗。泸州老窖同样未能幸免,业绩增速放缓。而曾经的酒业季军洋河,业绩更是大幅下滑超过七成。与高端白酒的萎靡不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瓶酒市场却异常火爆,凭借“低价+大容量”的策略,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带动了相关企业的业绩增长。
山西汾酒旗下的光瓶玻汾,凭借亲民的价格和出色的产品力,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2024年前三季度,玻汾等酒类产品的收入同比增长了26.87%,为公司贡献了高达85.40亿元的收入。同样,作为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其高脖绿瓶西凤酒已连续十年实现量价齐升,2022年销量高达500万瓶,单箱渠道销售价格提升约5%,单瓶零售价格稳定在55元以上。2024年一季度,高脖绿瓶西凤酒在陕西市场的销售收入更是超出预期,达到约5万箱,同比增长约34.6%。
光瓶酒的逆势崛起,不仅吸引了传统酒企的纷纷入局,更让整个行业看到了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24年光瓶酒的市场规模已达到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预计未来十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大关。这一庞大的增量市场,让光瓶酒成为了酒企们争相布局的新战略高地。
在光瓶酒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各大酒企纷纷推出新品,价格带也呈现出不断上探的趋势。从过去主打低价的“口粮酒”定位,到如今频频推出百元甚至千元级新品,光瓶酒的价格梯次升级不仅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彰显了光瓶酒行业自身的结构性转变。其中,李渡酒业更是挑起了光瓶酒天花板上移的大梁,其推出的第二代“李渡高粱1955”,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13次价格上调,售价从最初的380元涨至2024年的1230元,被誉为“中国最贵光瓶酒”。
然而,光瓶酒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头部效应愈发明显。以玻汾、牛栏山和红星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以及以尖庄、小郎酒和顺品郎为代表的第二梯队,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中小酒企在光瓶酒赛道上的机会遭到挤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成为了当下的紧迫任务。
目前,光瓶酒市场按价格分类可以分为低线、中线和高线三个层次。虽然竞争激烈,但主要集中在60元以下的价格带。而百元左右的高线光瓶酒领域,虽然已有部分品牌布局,但尚未形成绝对的垄断格局。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深入,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光瓶酒的需求逐渐显现。百元左右的价格带,既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品质提升的追求,又不会带来过高的经济负担。
在这一背景下,光瓶酒进军百元价格带成为了顺应消费趋势的积极尝试。然而,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市场培育。价格、渠道、消费场景以及品类价值,都是光瓶酒在进军百元价格带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只有全面把握这些因素,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新的增长点。
在光瓶酒市场的不断升级和扩容中,越来越多的酒企开始重视这一细分市场。他们纷纷调整产品定价和市场定位,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性价比的追求不断提升,光瓶酒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