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的登月计划又有了新的进展,其探测器距离月球表面的距离正在不断缩短。Firefly Aerospace公司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完成了两次轨道机动,并且捕捉到了月球背面的震撼视频画面。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即将进行着陆。在着陆之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轨道转移操作。只有当探测器抵达月球最近的距离,即在着陆点附近时,才会进行着陆。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让我们一步步来看。
自美国探测器前往环月轨道以来,经历了两个关键的转变过程:近月制动和变轨。这两个过程不仅考验着美国的航天技术实力,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稍有不慎,整个任务就可能失败。近月制动的难度极大,需要精准控制“刹车力度”。如果力度过小,探测器将无法与月球相遇;如果力度过大,探测器则可能撞上月球表面。
此前,俄罗斯也进行了月球探测任务,但在着陆过程中由于刹车等问题导致不精确,最终撞击了月球表面。美国在此前的“奥德修斯”号月球探测任务中,虽然成功着陆,但也出现了故障,导致探测器的一条腿断裂。因此,在着陆前的准备工作中,美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在环月轨道上,美国探测器已经进行了两次轨道调整,进展相对顺利。据悉,第二次变轨耗时3分18秒,成功将着陆器从高椭圆轨道转移到了更低的椭圆轨道。然而,接下来何时再进行变轨,目前尚不清楚。因为在绕月轨道上,美国团队将经历计划中的轮流通信中断。
在绕月过程中,只有月球正面可以与地球进行通信。而中国则通过中继星“鹊桥号”实现了全方位的通信。因此,美国探测器在绕月过程中出现通信中断是正常现象。这也引发了人们的疑问:美国是如何拍摄到月球背面的视频画面的?实际上,摄像机可以直接绕飞拍摄画面,并不需要信号。因此,美国拍摄月球背面的视频画面并不意外。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着陆区域并不在月球背面,而是在月球正面。因此,美国拍摄月球背面的视频画面可能是为了展示其探测器的拍摄能力,或者是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力。NASA已经宣布,将在3月2日对着陆过程进行全球直播。
此次着陆点位于月球正面的危海区域,这是一个相对平坦的区域,对月球着陆的挑战较小。NASA此次任务携带了10个科学研究和技术演示套件,旨在提供对月球环境和测试技术的见解,以支持未来的美国宇航员安全降落在月球表面以及火星上。然而,即使成功着陆,美国探测器的任务周期也相对较短,仅有14天。
这是因为月球表面的夜晚温度极低,会损坏探测器。因此,美国探测器无法度过月球的夜晚。尽管如此,NASA仍在积极支持商业任务,为重返月球计划做准备。预计在2月26日,美国还将发射“雅典娜月亮着陆器”,同样搭载了NASA的有效载荷。
美国的登月计划是其重返月球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建立长期的月球存在。然而,这一计划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竞争。中国作为载人登月的竞争者之一,正在积极推进相关计划。未来,谁能在载人登月方面取得突破,将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