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海天追梦人:鲁东大学团队15次护航卫星升空,书写航天新篇章

时间:2025-02-24 07:14:53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我国山东海阳附近的蔚蓝海域,滕瑶教授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作为鲁东大学的一名杰出学者,他领导的团队刚刚见证了我国“捷龙三号”遥五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这是我国海上航天发射的第十五次壮举。

团队成员合影,滕瑶教授位于左六。神克常/摄

这次发射不仅标志着我国海上航天发射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也见证了滕瑶教授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与卓越贡献。在烟台的海上发射指控中心,滕瑶注视着大屏幕,平静而自豪地宣布:“15发15捷,89颗卫星,成功率100%。”

滕瑶教授领导的团队,平均年龄仅为32岁,却已经在海上航天发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不仅将我国海上航天发射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还凭借这一卓越成就荣获了2024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并位居榜首。

回望过去,团队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我国首次海上航天发射成功,但相关技术仍处在攻关和验证阶段。滕瑶教授深知,海上发射并非简单的陆基发射模式移植,而是需要面对海况复杂、平台晃动、盐雾腐蚀等多重挑战。为了确保火箭发射的稳定性,团队立即投入到了艰苦的技术攻关中。

他们抓住了山东海阳海上发射母港建设的机遇,利用烟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联合了15家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园区,共同筹建了国内首个集“船、箭、星、控”于一体的海上航天领域重大科研创新平台。从筹建到获批,团队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鲁大速度”。

在海上发射的过程中,平台晃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滕瑶教授回忆道:“第一次到海上平台进行测试时,看着火箭在晃动的平台上缓慢起竖,我们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为了确保火箭不受损坏,我们必须对晃动幅值进行定量判断。”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团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和经验,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海基发射动态补偿”技术。

这一技术不仅确保了火箭在复杂海况下的精准入轨,还实现了海洋工程与航天科技的跨界融合,极大地减少了海上火箭发射的准备时间和成本。滕瑶教授形象地比喻道:“就像在摇晃的摇篮里投飞镖,我们研发的技术就是要让每一镖都正中靶心。”

团队的付出与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们不仅参与了全部15次海上发射任务,还获得了包括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多项殊荣。滕瑶教授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火箭发射现场的照片,漆黑的夜空中,火箭尾焰划出优美的弧线,与满天繁星交相辉映。每当看到这张照片,他都会想起团队在海上度过的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

滕瑶教授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原创性海洋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海上发射技术的新突破。让中国海上发射技术走向世界,让更多‘中国星’闪耀太空。”这支年轻的团队正以坚定的步伐,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更多热门内容
2024娱乐圈风云:鹿晗关晓彤情归何处?黄景瑜热巴纠葛再起,白鹿新剧引猜想
今日,让我们深扒鹿晗与关晓彤的情感现状、黄景瑜与迪丽热巴三角虐恋以及白鹿与丞磊的新剧合作背后的资本运作,直击这些事件背后的真相。前妻曝光黄景瑜与张艺上的密切关系,甚至在两人婚房合影,这一切似乎揭开了黄景瑜情感…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