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驱动经济的浪潮中,中国各大城市的消费实力再度成为焦点。2024年,中国城市消费七强榜单揭晓,上海、重庆等城市赫然在列,其中重庆以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77.37亿元的佳绩,紧随上海之后,稳居全国第二。
国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而重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也积极响应,提出超常规举措以扩投资、促消费。作为经济“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对于重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扩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影响力,成为重庆面临的新课题。
重庆的消费实力不容小觑,自2020年起便稳居消费“万亿俱乐部”前列。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重庆的底气源自何处?答案在于其制造业与消费市场的深度融合。2024年,重庆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持续壮大,不仅提升了居民消费能力,更催生了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政策层面,重庆在促进消费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以旧换新政策的迅速响应与实施,便是其中的缩影。从政策工具的精准配合,到多部门协同合作的乘数效应,重庆构建起了一套多维度的政策协同网络,为消费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
独特的地理禀赋也为重庆的消费市场增添了无限可能。依托山城夜景、滨江岸线等地域特色,重庆打造出“江崖街洞天”等特色消费新场景,这些具有辨识度的消费载体,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更成为了重庆消费文化的新名片。
然而,重庆消费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尽管成绩斐然,但仍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等问题,结构性矛盾制约了消费升级的深度与广度。特别是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受限于经济水平和地理区位,消费场景较为单一,跨区域消费链尚未完全打通。
人均服务消费支出的差距也是重庆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与上海、北京等城市相比,重庆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重较低。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民众对服务消费的多元需求日益旺盛,但供给端却存在新兴业态供给不足、服务消费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供需之间的脱节亟待解决。
在文旅消费方面,重庆虽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备受瞩目,但游客人均消费偏低、数字化消费场景不足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如何将“城市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成为重庆文旅消费面临的新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重庆正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一方面,大力发展“四首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兴消费形态,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优化产业链和消费链,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撬动大宗消费,带动消费转型升级。同时,重庆还在积极拓展消费空间,激发县域消费活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的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人头攒动,市民们纷纷前来选购汽车,展现了重庆消费市场的蓬勃生机。而在渝北区光环购物公园内,市民们休闲购物的场景,更是彰显了重庆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魅力与活力。
重庆,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实际行动回应着消费市场的挑战与机遇。在政策的引导下,市场的推动下,重庆的消费市场正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