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米线品牌谭仔国际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其控股股东计划通过大幅溢价提出私有化方案,并建议撤销公司的上市地位。这一消息在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距离谭仔国际上市仅过去了三年半的时间。
谭仔国际是香港知名的连锁餐饮企业,旗下拥有“谭仔云南米线”和“谭仔三哥米线”两大品牌,被誉为“香港米线大王”。公司还持有日本餐饮集团Toridoll旗下“丸龟制面”乌冬面及“山牛”日式牛肉饭两个品牌在香港的独家特许经营权。截至今年1月底,谭仔国际在全球共有246家门店,其中香港地区213家,其他地区33家。
谭仔米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6年,由谭氏家族开设的首家谭仔云南米线餐厅。他们将云南米线改良为港式风味,凭借“价格实惠、品质优良、选择多样”的特点迅速走红香港。1999年,谭仔米线开始探索中央厨房和标准化出餐体系,进一步提升了运营效率。2008年,谭氏家族分家后,谭仔云南米线和谭仔三哥米线分别由谭泽均和谭泽群打理。
2017年,Toridoll集团分别以10亿港元和11.1亿港元收购了谭仔云南米线和谭仔三哥米线,并在2021年10月将两者合并为谭仔国际在香港上市。上市之初,谭仔米线生意红火,招股书显示,2020年共卖出3073万碗米线,营业额在15-20亿港元之间。然而,近年来谭仔国际的增长率和整体盈利情况均出现大幅下滑。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谭仔国际在2022财年、2023财年、2024财年及2025财年上半年(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的净利润分别为2.03亿港元、1.41亿港元、1.17亿港元和3610万港元,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特别是2025财年中报显示,股东应占溢利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5.8%。在增速方面,2024财年(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财报显示,过去五个财政年度,谭仔国际香港业务实现11.0%的复合年收益增长率,但2024财年收益的年增长率仅为4.8%。
谭仔国际将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香港本地顾客流失。随着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旅游越来越便利,以及内地价格更具竞争力,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选择北上消费。香港正处于经济调整阶段,消费气氛受到压力,餐饮业陷入结业潮,导致香港业务盈利能力下滑。谭仔国际超过九成的收入依赖香港市场,因此香港餐饮消费的收缩对其整体营收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内地市场,谭仔米线的扩张速度也相对缓慢。2021年初,谭仔国际在深圳开出第一家内地门店,但截至2025年1月31日,其在内地仅有18家门店。内地餐饮市场竞争激烈,一批内地米粉米线品牌如花小小新疆炒米粉、五爷拌面等迅速扩张,且均价相对较低,对谭仔米线构成了较大竞争压力。谭仔米线虽然尝试降低客单价以吸引更多顾客,但并未带来显著的客流量提升。
谭仔米线在新加坡等海外市场的营收也面临挑战。虽然在新加坡的客单价有所提升,但日均每座位售出碗数却出现下滑。谭仔国际在相关公告中表示,新加坡的经济放缓以及商业和劳动市场竞争加剧对营运效率构成了压力。
在私有化方面,谭仔国际的大股东东利多控股有限公司提出以每股注销价1.58港元私有化,最高现金代价约5.56亿港元,并建议撤销上市地位。此前,谭仔国际在2021年9月以每股3.33港元招股上市,募资10.42亿港元。市场普遍认为,东利多控股通过一卖一买可从中获利接近5亿港元,而小股东账面股价要损失近半。东利多控股是日本Toridoll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经营着全球最大的乌冬面连锁品牌“丸龟制面”。
对于私有化的原因,谭仔国际在公告中强调,私有化能更有效实现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为公司及旗下品牌创造更高价值。客观来看,谭仔国际上市后股份流通量长期偏低,且股价大幅缩水,退市有助于节省上市维护成本,进行更灵活的战略调整。同时,私有化后可以利用Toridoll的资源处理表现欠佳的业务,并推动扩展香港地区以外业务。